
焊花四濺。

生產現場。
黑龍江日報6月17日訊 近日,哈爾濱空調股份有限公司一舉奪得新疆地區兩個多晶硅項目多個標段,共計214套冷氫化還原設備訂單。這標志著哈空調向新的產業和行業領域拓展有了新進展。
從『*ST』到扭虧止損、『脫星摘帽』,再到競逐新賽道,作為一家有著70年歷史的老牌國有企業,哈空調的發展之路堪稱傳奇。在哈空調2022年一季度對外披露的報告中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9億元,同比增長12.44%。是什麼讓一家瀕臨退市的老企業涅槃重生?改革紅利的充分釋放、創新驅動為企業發展帶來的活力,如一股股無形的動力快速推進這家老牌國企破冰前行。
跌入『谷底』兩年虧損2.68億
2018年4月25日,是哈空調發展史上一個令人『傷痛』的日子。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因連續兩年多虧損被戴上『*ST』的帽子,企業一度面臨退市風險。
『1999年在上交所掛牌,成為國有相對控股的上市公司,哈空調的發展曾經輝煌過。』哈空調董事長田大鵬說,創建於1952年的哈空調,自1964年成功研制石化空冷器以來,在空冷器、空調產品領域先後填補了國家54項產品空白,被譽為『中國空冷器的搖籃』。
但在2012~2018年7月間,由於哈空調主導產品受到國家宏觀調控影響,電站石化市場嚴重萎縮,訂單大幅減少;加之公司內部管理不善,制造毛利偏低,產品質量不穩,經營成本大幅增加,致使企業生產經營嚴重滑坡,連續兩年多虧損2.68億元。
『2018年前7個月,企業只完成了2.4億元的產值,車間生產每月完成率只有計劃的30%左右。企業正面臨著產品銷售有市場無訂單的尷尬局面。』田大鵬說,當時企業還出現了客戶投訴、員工隊伍不穩定、社會聲譽受損等情況。
如何『脫星摘帽』?改革迫在眉睫。
攪活『死水』產值突破10億元
『對哈空調原領導班子進行集體免職,這一舉措在全市、全工業系統和所屬企業都引起了巨大震動,也讓哈空調員工看到了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對於國企改革的決心。』回想2018年在哈空調試水三項制度改革的場景,時任哈空調董事長劉銘山記憶猶新。
新領導班子就任後,第一時間以三項制度改革為切入點。部門縮減、中層乾部全員解聘重新競聘再上崗、正式員工全員選崗競聘、員工薪資與企業盈利掛鉤……通過三項制度改革,全面激發了員工乾事創業的工作熱情,真正催生了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原來乾多乾少一個樣,現在多乾就能多賺錢。工資收入高出一大截,加班也更有勁了。』哈空調一線員工程磊說。
『三項制度改革將一度低迷的哈空調改「活」了。企業當年就實現了合同交付率由2017年不足60%增長到100%,市場佔有率從之前的不足12%重新回到50%以上。』劉銘山說,當年企業就實現了扭虧為盈,可以說三項制度改革持續推進,不僅讓企業實現了『脫星摘帽』,更讓其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快車道。
改革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今年,哈空調三項制度改革已經進入第四個年頭。『收入能增能減、乾部能上能下,早已成為哈空調員工的共識。田大鵬說,2021年企業工業總產值、總收入同比雙雙實現正增長,均超過10億元大關。』
創新『添翼』填補多項國內空白
圖紙攤開在數控真空電子束焊機上,王釗看一眼圖紙,隨即在操作端的電子顯示屏上輸入幾個數字,機床便開始自動焊接管箱。王釗操作的數控真空電子束焊機是哈空調近兩年加大投入購進的先進生產加工設備中的一件。
『除了改革,「重生」後的哈空調也更加體會到了生產創新、技術創新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田大鵬說,為提高企業的數字化管理水平,2021年9月哈空調上線了一個系統集成的生產指揮調度平臺。該平臺有機貫穿訂單交付的各個環節,通過提高各系統、各部門間協調指揮的能力,達到了數字化精准控制制造、提昇車間效率等目標,極大提昇了企業的智能化水平。
與此同時,在技術創新上也亮點頻現。2021年哈空調完成了154筆石化合同和7筆電站合同的設計工作。其中,武漢三機的清溪和大澇壩項目是哈空調首次邁入儲氣庫壓縮機空冷器的實際應用,設計壓力高達60Mpa,填補了國內空白;北方華錦碳鋼Q345R(HIC)管束設計是國內首個采用雙絲堵結構應用於低合金材料。
『近幾年,哈空調憑借「魯慧?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等技術團隊,相繼研發出一系列新型焊接工藝,並成功應用於產品制造環節,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田大鵬說,哈空調在全力以赴坐穩國內空冷行業『頭部』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