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8日訊 (記者 王亮)2021年,北大荒農墾集團糧食總產463.1億斤,比2015年增加30.9億斤,增長7.1%,當年提供商品糧440億斤,可滿足1.6億城鄉居民一年口糧需求……
這些亮眼的數字背後,是在北大荒精神的引領下,北大荒人順應時代要求,銳意改革、勇於開拓、大膽探索的成果。

農墾體制實現歷史性變革
全面完成政府行政職能移交,實現了政企分開。廢止了《黑龍江省墾區條例》,將原農墾總局層面3036項、原管理局層面26586項,以及延伸到農(牧)場的行政權力事項有序移交屬地政府,將農墾公檢法司等政法機關統一納入國家司法管理體系,撤銷了省農墾總局機構。同時,全面完成辦社會職能改革,實現了社企分開。863個農墾社區及162.3萬居民全部納入屬地管理。1063家事業機構分六類全部實施差異化改革,完全承擔行政職能的機構全部撤銷,共撤銷、移交和改企699個,佔65.8%,納入集團按原有方式管理364個,佔34.2%。
在墾區集團化改革上,2018年12月,國務院授權財政部履行出資人職責並組建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2020年7月又改制為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將9個原農墾管理局整建制改為分公司(有限公司),將113個農(牧)場改制為農(牧)場有限公司。
據了解,北大荒4400多萬畝耕地,以農業投入品統一供應、主要農產品統一經營和全程數字農服的『雙控一服務』創新農業經營管理體制,實現集團一體化經營;並全面落實資產經營管理責任,對境內外投資、境內外資產、產權交易等行為實施制度化管控。
企業治理體系治理能力不斷提昇
在建成現代企業制度上,制定了《公司章程》,完成了集團黨委更名,組建了董事會,配備了總經理等高級管理人員。集團第一次黨代會全面總結75年開發建設歷程、成就和經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100項任務已完成91項,2021年,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2.59%,全要素生產率貢獻率47.6%,比2015年提高16.3個百分點。
建成財務為中心的集團化管控體系。把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建設工程納入黑龍江12大工程體系,列入全省『十四五』規劃,編制了北大荒戰略規劃和系列專項規劃。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確保戰略規劃和年度計劃落地,營業總收入和利潤總額持續兩位數快增長。
同時,建成內部控制體系。建成由19個方面128項制度構成的內控體系,對94項業務流程中的232個風險點制定了472項控制措施。對重大經營管理事項進行合法性審查,實施風險源頭管控,對北大荒農業股份公司、九三糧油工業公司、完達山乳業公司等8戶重點企業聘任了首席風險官,2019年以來,集團本部共審查各類文件1440份、合同協議551件、重大請示匯報251件、法律諮詢170件、提交黨委會等會議討論的議題123件。
高質量發展體系落地生根
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大基地生產供應能力進一步提高。基本實現高標准農田建設、農機智能化、標准化生產、綠色化生產、投入品專業化統供和數字農服『六個全覆蓋』,2021年,北大荒農業科技貢獻率77.07%,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面積1040.28萬畝和294.68萬畝,現代農業服務覆蓋了全墾區並服務農村1080萬畝次。
推進資源資產整合、產業優化昇級,大企業競爭力明顯提昇。大力實施以農產品加工和食品制造為根本、科技創新與資本運作為支橕的『一體兩翼』產融結合新模式,催生了一批頭部企業,21戶直屬企業營業總收入佔集團的84.4%。
培育壯大產業體系,大產業建設加速推進。以產業龍頭企業為中心,經營向基地和市場兩端延伸拓展,加快推進『三庫一中心』建設。在黑龍江東部整合了建三江等四個分公司倉儲資源,在黑龍江西部組建了四個大豆供應鏈管理公司,產地供應庫倉儲能力已達1477萬噸;在東北亞、京津冀、長三角、中西部、大灣區等區域構建物流中轉平臺,物流節點庫倉儲能力達91萬噸;建設區域分銷庫輻射全國主要城市,城市分銷庫倉儲能力達46萬噸。
著力建設綠色智慧廚房,加快『大基地』向『大廚房』轉型昇級。面向終端消費者打造統一的營銷平臺,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以東北為核心進行『點線面』全國布局,分別在長三角(蘇州)、成渝(德陽)、京津冀(天津)、珠三角(廣州)建設綠色智慧廚房產業園,在全國建立銷售網點5.19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