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語』爭鋒,近日由龍建路橋舉行的一場辯論賽上,一場關於提能力轉作風的話題引來脣槍舌劍,賽場上居然是平均年齡40歲以上的領導班子成員,讓前來觀戰的人員大呼意外。
這是龍建路橋黨委貫徹落實『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的一次巧思——以往的研討方式,思想碰撞得不夠,達不到深入思考的目的。舉行一場辯論賽如何?忘記是誰的靈光乍現,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同意。
辯論賽的辯題是關鍵。
為了切實開展好『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龍建路橋黨委制定了《『解放思想高質量發展』研討專項工作方案》,提出要打造新時期最具鮮明特色的新龍建,聚焦十個問題,回答好企業的時代命題。這十個問題包括:回答本單位本部門需要承擔什麼樣的使命責任,產業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底層邏輯是什麼,行業走向催生哪些新特點、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等等,個個與企業發展息息相關。
考慮到這些,又結合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准確把握「危」與「機」的辯證關系』,最終,辯題設置為『提能力轉作風是為了更好的抓住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提能力轉作風是為了善於化解風險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
要在辯論中回答企業『十問』,這是龍建路橋黨委設下的『套』。因為這些問題需要領導班子成員來回答。
龍建路橋將260餘名中層乾部編入了七個班級,起名為卓悅班和龍騰一至六班。這七個班級,各派5位辯手參賽。龍騰一至六班成員都是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這也是為什麼辯論選手年齡偏大的原因。
『讓他們上場辯論、參與辯論,在思想上激蕩出火花,纔是這場辯論賽的意義。因為他們是「關鍵少數」,他們轉變了思想、解放了思想,纔能更好地發揮政治理論研討的作用,龍建路橋纔能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黨委宣傳部負責人趙樹新一語道破這場活動的『小心機』。
比賽處處是驚喜。從5月31日的小組賽,到6月7日的半決賽、決賽,辯手們論點層層遞進,論據不斷豐富,思考更為深入,辯得精彩,答得出彩。比賽最後,全場評選出3名最佳辯手,居然有兩位是工程乾部,業務精進,思辨思維也如此出色!
回憶起辯論現場,被評為最佳辯手的於廣東難掩激動,51歲的他是第一次參與辯論。於廣東說:『以辯促學這種形式很新穎,通過參加此次辯論賽,在雙方論證中深化了我對國情、省情、企情的認識,厘清了制約企業深層次發展中危與機的辯證關系,深刻體會到提能力轉作風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龍建二公司總工程師李緒森也獲得了最佳辯手,為了比賽,他用20多天學習資料近百頁,還要背誦要點。他說:『這樣的學習方式效果更好,既深刻又系統,各部門的發言讓我對集團的認識也更全面了。』
龍建路橋的特色活動不僅這一項。
龍建路橋黨委召開基層黨支部書記調研座談會就非常熱鬧,需要200多個黨支部書記一起上線。作為一個『走出去』的國企代表,龍建路橋承接項目的足跡早已遍布『一帶一路』國家。『項目到哪裡,黨支部就建在哪裡!』龍建路橋黨委書記、董事長田玉龍告訴記者,龍建路橋共有200多個黨支部,2500多名黨員,佔全體員工的1/3。他們有的在海南,有的在西藏,還有的在非洲和東南亞。
山迢迢,水迢迢,遠離大本營怎麼抓思想,抓管理?田玉龍說,全靠黨支部在發揮作用,因為一線的黨員乾部是關鍵的少數。我們要求基層的黨員乾部既要了解大局,知曉方向,又要懂經濟,成為全纔型乾部。
這次基層黨支部書記調研座談會,是龍建路橋結合『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的一次創新,目的是貼近黨支部書記的真情實感和所思所想,確保支部建設始終向提高戰斗力上聚焦發力。田玉龍表示,由於不少項目在海外,因為疫情原因,好多職工很久沒有回家探親,難免思想有波動,黨建工作不僅要做通職工思想工作,也要切實解決職工的難題和需求,讓一線沒有後顧之懮。
精准細致又有溫度,『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在龍建路橋走深走實。田玉龍表示,龍建路橋制定了《『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企業正以方案為總的活動指南,開展政治理論學習、『解放思想高質量發展』研討、集中攻堅克難行動專項措施、重大決策部署督導落實等六個專項措施方案。並且以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為切入點,創新思維,在轉型昇級上下功夫,聚焦助力我省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四大產業發展新引擎上,圍繞建設『六個龍江』,立足主業,抓住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機遇期,根植本土的同時,堅定不移地『走出去』,為龍江高質量發展做貢獻。截至一季度末,龍建路橋營業收入17.0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9.4%;中標項目金額48.2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