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鶴崗
搜 索
北大荒農業股份二九?分公司 為農業生產注入澎湃科技動力
2022-06-22 09:29: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寶海 張琳娜 姜斌 劉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今年,二九?分公司旱田全部采用衛星導航精量氣吸播種機進行播種。張寶海攝

六月青稻秧,二九?農業分公司技術人員深入田間查看秧苗長勢。劉運生攝

物華天寶——二九?農業分公司科技園區一角。張琳娜攝

夏管時期,工作人員現場講授秧田管理注意事項。霍英傑攝

衛星導航無人插秧機助力水田插秧標准化生產。艾旭昇攝

在希望的田野上。徐磊攝

  黑龍江日報6月22日訊土地面積801平方公裡,耕地60萬畝……位於黑龍江省鶴崗市,地處松花江和黑龍江交匯處的北大荒農業股份二九?分公司是全國優質粳稻種植的現代化基地之一。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要大力發展科技農業,向科技要效益,推動數字技術、生物技術賦能現代農業,推進數字農業示范縣(場)建設,打造全國數字農業示范區,支持省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

  在發展科技農業的道路上,二九?分公司持續發力:插秧機借助北斗衛星提前對田塊進行打點定位,優化作業路徑;利用攝像頭實時監控田間情況,畫面同步回傳;通過植保無人機進行航化作業,省時省力加速農時;利用田間智能監測站,實時監測空氣溫濕度、光照度、降水量等信息……各個農時階段高科技智能裝備在田間地頭大顯身手,為農業生產注入澎湃科技動力。

  北大荒農業股份二九?分公司總經理魏玉田說:『二九?分公司不斷通過軟件昇級加速推進智慧農場建設,用科技標准化做好增產增效的加法,利用農田標准化算好節本降耗的減法,利用科技優勢助力優質黑土釋放出更多產能。』

  提早謀劃備戰春耕

  二九?分公司深入北大荒集團貫徹『32366』任務體系,紮實開展耕地質量提昇與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通過為科學測土『把脈問診』,為農作物高產開具『對癥良方』。

  每年秋收結束,分公司土壤化驗室的工作人員就按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要求,對分公司各地塊采集土樣進行化驗,重點測定有效磷、速效鉀、有機質、pH值等土壤養分數據,根據測定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根據『體檢』結果進行會診,根據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需肥量給土地開出『藥方』,並印制『施肥配方建議卡』發放到種植戶手中,做到缺啥補啥按需『用藥』。通過持續做好測土配方施肥工作,讓肥料應用更加科學化、精准化,助力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

  隨著各種新技術、新科技的應用,種植戶增產已經達到瓶頸,為此二九?分公司加速推進規模化格田替代一般農田,從土地上要效益。

  規模格田改造不僅可以增加有效種植面積,還可以提高機械作業效率20%以上。同時,利用衛星平地機平地,可以使格田內高低差控制在2厘米以內,有效減少本田水整地次數,實現本田耕地質量提昇。改造後的水田可有效減少泡田時間,節約水資源,同時采用旱平免漿或淺打漿作業,能夠避免春泡田過度攪漿對土壤團粒結構造成破壞。再結合智能農機裝備應用、旱平免漿、側深施肥等水稻輕簡栽培技術後,可節約種植成本,大幅提昇水稻產量,增加種植收益。

  科技賦農節本增效

  在今年的水稻插秧階段,二九?分公司就充分發揮智能化農機作用及新技術的應用,實現了節本增效、省工省力的目標,助力春耕生產跑出『加速度』。

  白銘葉是二九?分公司巴山湖管理區種植戶,多年的水田種植經驗讓他明白了節本增效的重要性,隨著近年來僱工費用不斷提高,他看到了輔助駕駛插秧機的優勢。今年他購進衛星導航AB點輔助駕駛設備,在插秧過程中,既省工省力,又做到了提質增效。二九?分公司不斷加大投入力度,今年新配備北斗導航系統1000多臺套,助力種植戶省工省力不斷提昇水稻插秧作業標准,也實現了節本增效。

  『相比傳統的人工要直,正負差在2.5公分,提昇了標准化,有利於大田的後期統一作業,同時節省了耕地面積,實現多插秧、多打糧的增產增收的效果。』北大荒農業股份二九?分公司副總經理陳廣介紹說。

  優良的耕地條件是提高機械作業效率的基礎,為了讓先進的設備發揮最大效能,二九?分公司大樺樹管理區種植戶白春福在去年秋收以後,就按照分公司的安排部署,將以往大小不一、平均面積僅有6畝地的『小格田』,昇級到池埂筆直、田埂成方、平均面積為30畝的『大格田』。也因此,今年的插秧讓白春福感受良多。

  白春福說:『現在埂子少了,相應的車過埂子也少了,插秧機的速度也提起來,之前我這塊地插秧需要5天,現在只要3天就能完成,不僅質量提昇,也增加了種植面積。』

  北大荒股份二九?分公司大樺樹管理區副主任王凱光介紹:『經過格田改造以後,方便了機械設備作業。在插秧期間每天至少節約兩個挑苗人工,每畝降低人工成本18元,可以提高機械作業效率20%以上,每畝節省機械作業費35元。』

  發展保護同向發力

  優良的耕作條件加之先進的農機設備,大大提高了耕地效益,然而要想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黑土保護尤為重要。二九?分公司在不斷提高種植標准和產量的同時,也加大科技利用率,確保黑土地不減少、不退化,保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

  今年二九?分公司軍犁管理區種植戶孫靈軍在插秧期間使用側深變量施肥插秧機,在插秧的同時側深施用顆粒復合肥,不但減少作業流程更加保護了黑土地。

  據了解,機插側深施肥是在插秧的同時,根據測土配方數據將專用肥施到水稻苗側3厘米,泥面下5厘米的位置,由之前的全層施肥變為根際間帶狀施肥,這樣較傳統施肥每畝節約2.5公斤,使肥料利用率可達50%以上,較常規施肥提高15~20個百分點,從一大片到一條線的施肥方式轉變,讓黑土變得油亮松軟,重新煥發生機。

  北大荒農業股份二九?分公司農業生產部總經理李廣茂說:『使用側深施肥技術的水稻前期營養充足,返青快分?多,尤其在低溫年、排水不良的情況下,也可保證水稻前期具有充足莖數及生長量,從而為水稻高產穩產提供了前提條件。』

  近年來,二九?分公司不斷引導廣大種植戶應用現代化、智能化農機裝備,用科技力量補齊農業發展短板,促進節本增效。在農業生產轉段進入本田管理階段,二九?分公司廣大種植戶正利用植保無人機進行噴施返青肥,為糧食增收保駕護航。通過無人機進行施用返青肥不僅可以大幅縮短整體施肥時間,及時為返青秧苗提供所需的養分,還能節本增效。

  二九?分公司大樺樹管理區種植戶王春海說:『原來人工揚撒返青肥,不但累效果還不理想。如今有了這植保無人機,就可以遠程防治病蟲害和噴施化肥,省事而且效果還特別好,價格也不高。』

  『利用無人機施用返青肥,不僅可以提高施肥精度,避免人工施肥不均勻導致水稻後期容易青黃不勻,還可以降低人工施肥對秧苗傷害,保護秧苗生長環境。同時,減少肥料使用量,有助於黑土保護。』北大荒農業股份二九?分公司農業生產部副總經理初昌明介紹。

  示范帶動共同發展

  今年,二九?分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等多家高校企業進行合作,投資1.5億元打造群體智能自主作業智慧農場示范區,助推現代大農業快速發展。

  目前,按照項目計劃對示范區的農田感知、通信與計算基礎設施、智慧農業大腦基礎平臺、智慧農場數據平臺進行搭建。預計在2024年擁有智慧農場大腦軟件1套,管理群體智能自主農機100臺套以上,實現『耕、種、管、收』主要環節人機融合群體智能自主作業,同環節5臺套以上農機自主協同作業;做到農業智能化、自主化與無人化的行業標准。通過先進的設備設施和新技術的應用對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進行改造和昇級。

  二九?分公司將以智慧農場示范區建設為圓心,切實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擴大輻射范圍,發揮『蝴蝶效應』,引領和帶動更多的種植戶應用新科技、新機械、新技術,對傳統農業進行科學化管理,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大幅度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率,實現農業現代化、智能化發展。

  近年來,二九?分公司緊緊圍繞北大荒集團『1213』高質量發展工程體系和『32366』任務體系,不斷更新無人插秧機、導航插秧機、植保無人機等『智慧農機』,以科技助力『大糧倉』,引導種植戶向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轉變,紮實提昇農業標准化管理水平,築牢現代農業大基地根基,提昇現代農業大企業市場競爭力,以『綠色智慧廚房』為牽引,實現『從良田到餐桌』的新型數字化產業生態,加快現代農業大產業轉型昇級,推動農業生產向更高標准、更高水平的現代化目標邁進。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