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推薦表
作品標題 |
我們的故事 |
參評項目 |
重大主題報道 |
||||
體裁 |
新媒體系列報道 |
||||||
語種 |
|||||||
作 者 (主創人員) |
施曉東、王剛、宋巍 王巍、王輝、張銳 |
編輯 |
印蕾、宋蔚、強銳 |
||||
原創單位 |
東北網 |
刊播單位 |
東北網 |
||||
刊播版面(名稱和版次) |
刊播日期 |
2021年7月19日-2021年8月24日 |
|||||
新媒體作品填報網址 |
|||||||
︵ 采作 編品 過簡 程介 ︶ |
2021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周年,省政府新聞辦聯合省外辦、俄羅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共同舉辦『共話中俄友誼——我們的故事』征文活動,東北網開設中俄雙語征文專題《我們的故事》,專題采用中俄雙語形式,文圖並茂展示中俄兩國優秀征文作品。專題主視覺采用中國結、俄羅斯套娃等傳統元素突出兩國文化及友好關系,雙語頁面清新簡潔、便於中俄網友閱讀,專題訪問量達到5734513人次,廣受兩國網友好評。 |
||||||
社 會 效 果 |
稿件被俄羅斯報網站、勘察加半島網站等俄媒轉載,同步在VK、臉書、推特等海外社交媒體推發,受到海外網民點贊留言,為宣傳兩國睦鄰友好、增進中俄人民間友誼架起橋梁。 |
||||||
︵ 初推 評薦 評理 語由 ︶ |
東北網俄文頻道目前與俄羅斯20多家媒體開展內容互換、對等宣傳、共同采訪等方面的合作,影響越來越大。本專題發揮東北網既有傳播優勢,加強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集納中俄雙語優秀征文稿件60餘篇,全面、客觀講好中俄睦鄰故事,為中俄兩國睦鄰友好做好網絡宣傳,助推中俄友好。 簽名: (蓋單位公章) 2022年 月 日 |
俄羅斯在魂中國在心
https://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21/07/19/058681879.shtml
中俄間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其中,兩國傳統音樂交相輝映,互通互融。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以及廣受歡迎的《卡林卡》《喀秋莎》《紅莓花兒開》早已融入了中國日常音樂表演的節目單。生活就是一場合唱,大國之間文化交流的歷史由一個個人來創造。
左貞觀——西洋樂器與中國民樂的完美融合
俄籍華裔作曲家、音樂理論家左貞觀,1945年生於上海。16歲的他搬到西伯利亞的外祖母家,從此開始了音樂學院的求學生涯。他考入了伊爾庫茨克音樂學院大提琴班,而後又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畢業後,他成為一名作曲家。2017年,著有《俄羅斯音樂家在中國》一書,其中詳細記載了自20世紀初至今的中俄關系發展的漫長歷史。
只有那些真正喜歡音樂並願為之奮斗的人,纔能把音樂當職業。對他而言,音樂是一種呼喚,也是他一生的事業。他能夠熟練地將西洋樂器與中國傳統樂器的聲音進行完美融合,並獲得廣泛認可。左貞觀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交響樂《小河淌水》(又稱《少女與龍王》),改編自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的一首民歌。
尤裡·希什金——奇妙的中國之行
自1991年起,俄羅斯聯邦榮譽藝術家、世界手風琴家聯合會名譽副主席、羅斯托夫國立室內樂團獨奏藝術家尤裡·希什金開始了與中國的合作。
尤裡·希什金表示,『我有幸來到中國,完全是受到我國著名手風琴家、音樂教育家姜傑先生的影響。姜傑先生是中國第一所手風琴學校的校長。他是校長,也是老師;他是藝術家,也是商界精英。上世紀90年代,他設立了中國第一屆國際手風琴藝術節,邀請了俄方演奏家——遺憾的是,有些人出遠門了,有的生病了。最終,我去了,成為了第一位訪問中國的蘇聯手風琴演奏家。令我十分不可思議的是,3000人的禮堂,竟座無虛席!』
他說,2006年,當他第一次在上海音樂學院演出時,音樂學院的副校長在致辭中表示,『15歲那年,我和父親飛到北京,參加尤裡·希什金的音樂會,現在我30歲了。音樂學院決定邀請這位音樂家來做上海音樂學院的名譽教授。』
尤裡·希什金曾滔滔不絕地談起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第一次到訪中國時,姜傑先生為他安排了一系列日程——與文化部部長會見、參觀工廠、六小時的訪談、大師班授課……他曾乘坐帶有蘇聯和中國國旗的汽車穿城而過。據他回憶,『當時到訪中國的還有其他國家政治、經濟領域的高級代表。如此盛況給我一種錯覺,仿佛我與英國第50任首相約翰·梅傑一樣,受到了同等禮遇』。從那以後,尤裡·希什金經常訪問中國。在30年間,他與姜傑在中國各地舉辦了近100場音樂會。
奧克桑娜·雅科夫列娃——目之所及,皆為音樂
『哥薩克圓舞曲』歌舞團是羅斯托夫國立室內樂團的下屬團體。2012年6月,『哥薩克圓舞曲』歌舞團代表羅斯托夫州參加了中國『俄羅斯旅游年』框架內的『俄羅斯文化節』。帶隊赴華的羅斯托夫國立室內樂團經理奧克桑娜·雅科夫列娃分享著自己的西安之行,『表演的節目包括舞蹈和俄語歌曲,我們還額外准備了中文歌曲,因為中國人非常喜歡《莫斯科郊外的夜晚》這首歌。此外,我們還將頓河畔歌舞表演帶到了「俄羅斯文化音樂節」上』,在雅科夫列娃眼中『中國人民熱情善良,陪同我們品嘗當地美食、參觀博物館,秦始皇陵墓內的兵馬俑令我們嘆為觀止』。
我們之所以能來中國演出,完全得益於我們羅斯托夫州州長戈魯別夫先生。州長先生非常支持拓展中俄兩國文化合作的各類舉措。
雅科夫列娃以一位職業音樂人的目光,細致入微地觀察中國,『和俄羅斯人一樣,中國人永遠都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以微笑面對生活,真誠地與他人交流,開心的時候哈哈大笑。中國的晨練、廣場舞、健美操、放風箏,在我眼中就是流淌的音樂』。
雅科夫列娃十分喜歡中國的茶文化,在她眼中,『茶道是一門令人愉悅的藝術。品茶的禮儀蘊含著深遠的含義,可以平靜身心,療愈傷痛,沈淀自身,積蓄力量。而且,品茶時一定要欣賞傳統的中國古典音樂,音樂甚至比茶藝本身還要引人入勝。周圍的鳥語啁啾、溪流潺潺、風吹林木與精美的茶具、充滿中國古風的書畫相得益彰,共同描摹了一幅充滿詩情畫意又飽含生命律動的圖景。身處其中,手捧香茗,感受著人在草木中的芬芳與沈靜。如此茶道、茶藝,比世界上任何一種音樂都能引人入勝,令我在心中不斷喝彩』。
亞歷山大·科隆塔耶夫——『音樂之都』哈爾濱
2016年,應哈爾濱邀請,『頓河人』民族樂團前來參加『國際手風琴周』音樂節。據功勛藝術家亞歷山大·科隆塔耶夫回憶,『音樂節在久負盛名的哈爾濱音樂廳舉行,音樂廳可容納2000名觀眾。演奏時無需麥克風,有專門的聲音捕捉器和分配器創造特殊的音響效果』。
他說,『在演出會場附近的街區,我和幾位同事遇到了近50名拿著手風琴的孩子。接下來,我們都自發地加入了這場快閃行動。孩子們訓練有素,邊走邊演奏俄羅斯樂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孩子們遞給我同事一臺手風琴,她開始演奏,我來歌唱。在場的中國人對這些旋律十分熟悉,隨著歌聲和琴聲,有人輕聲伴唱,有人駐足聆聽……這一切就發生在大街上,那麼自然,那麼不可思議……我們走在大街上,隨時隨地能聽到商店裡傳出的俄羅斯歌曲《卡林卡》《紅莓花兒開》……』
文化交流是了解一個國家的最佳途徑。得益於中俄兩國政府的共同推動,兩國文化繁榮發展。70多年來,中俄兩國的外交關系經受了艱辛的考驗,歷久彌堅,如今更是達到歷史最佳水平,更加成熟穩定。相應地,中俄文化交流必將在此背景下乘勢發展,開啟新的征程。
作者:羅斯托夫國立室內樂團信息政策與廣告部編輯別洛索娃·娜傑日達達尼利基·葉卡捷琳娜
俄羅斯學生步入中國感悟泱泱中華的魅力
https://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21/07/28/058688102.shtml
一提到中國,腦海裡會浮現什麼?是龐大的人口規模,還是筆墨酣暢的書法?是少林武僧,還是悠久的歷史?是神秘的西藏和『中國金字塔』的未解之謎,還是諸如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絲綢、瓷器等實用的發明?具有5000年文明的中國深深吸引了大學時代的我,由此,我便開始了中國之旅。
來到中國
我曾就讀於世界經濟系國際經濟關系專業,大一結束後,我開始思索,如何能成為一名有脫穎而出的經濟學家……世界上還有比中國更大的經濟體嗎?當然沒有!因此,我選擇了漢語作為未來職業生涯。我選擇中國和漢語不是一時興起、心血來潮,而是深思熟慮後作出的決定。
2010年,我19歲。那年暑假,我第一次來到中國,來到北京。此後三年,每逢暑假我都來北京學習漢語,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對於留學生而言,那是我輕松愉悅、無懮無慮的時光。
2013年大學畢業後,我來到北京,在北京大學參加了長期的語言進修課程,逐步沈浸在中國文化的魅力中,開啟了獨立生活。獨立生活並不像暑假時那樣輕松,學習、上課、考試、就醫,我的生活和中國人緊密相連。此外,還要應付生活中的各項瑣事,要找房子、與房東交流、跟中介談價、同鄰居溝通,還要去市場買菜、到銀行辦業務,總之要和形形色色的中國人打交道。所有這一切,都融入了我的『中國生活』,我需要像中國人那樣思考和行動。
適應中國
我認為,任何環境都是可以適應的,這完全取決於我們想要什麼以及我們對『國外生活』有怎樣的期望。我在北京的生活安心舒適,北京有我想要的一切。但我不能說每個人都能百分百適應『中國化』的生活方式,因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慣和風俗。總之,關於中國人的性格特質我們可以談論很多。中國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即使在同一城市、同一條街,也可以遇到不同的傳統、習慣和風俗。
生活在中國
我從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中習得了——心平氣和——這一重要品質。中國人波瀾不驚,他們不因瑣事而焦慮緊張,也不像我們因某些事而強烈衝動。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中國人永遠泰然自若,這對我有很大的啟發。中國人平靜鎮定的面孔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每當遇到突發狀況,我都努力嘗試從容應對。
起初,這種平靜寧和的生活方式對我來說很難實現。我已經習慣了『橫衝直撞』『無所顧忌』和『開門見山』,我不像中國人永遠都是那麼『慢條斯理』和『含蓄內斂』,我也很難做到這一點。後來,我意識到,這就是中國人的生活哲學和思維方式,即需要積蓄精神力量,不能做無謂的消耗。
交流在中國
語言障礙對我來說從不是什麼難事。在中國,有很多外國人,我們經常用英語交流。當無法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時,總想摻雜其他語種,來使我們的交流更加豐富有趣,或者乾脆借助電子詞典和翻譯軟件。
在這方面,和中國人打交道非常簡單,他們對學習漢語的外國人非常友好,因此與他們交流不會有太大的壓力。他們總是竭盡全力地幫助我們,會放慢語速,留給對方思考的時間,並努力簡化自己的語言。此外,很多教育程度良好的中方人士都懂外語,尤其以英語居多。因此,在中國學習漢語比較簡單,在這裡可以從容、大膽地進行語言練習。
融入中國
強烈的學習動力、與當地居民緊密溝通,這對我有一定的幫助。既然決定了來到另一個國家,也就意味著必須要融入這個國家,與當地人交朋友。中國人很願意與外國人分享他們的文化,樂於講述自己的文化、歷史和習俗。
中國人熱愛祖國,珍視取得的一切成就,我非常欣賞這一點。他們懷著深沈的愛,帶著滿腔的熱忱來講述這一切,使我也情不自禁地愛上了中國。
來到中國,就一定要養成一些中國習慣。我嘗試著學一些中國傳統的娛樂方式,比如武術、太極拳、麻將。我也嘗試著和著音樂起舞,就像中國人習慣於晚上在院子裡或商貿中心門前的廣場上起舞一樣,這是非常有趣並充滿活力的運動。而且,參與廣場舞的大多是45歲以上的女士們。
尋找中國共同點
世界上所有人都是相似的。我們會因同樣的事而感受到喜悅和悲傷,自豪和失望。雖然存在『特性』和『個性』,但是一般情況下,人們都是一樣的。
中國和俄羅斯有著類似的節日。比方說中國的傳統新年——春節與俄羅斯的謝肉節(又稱『送冬節』)在相近的時間舉辦,也具有相似的意義——都是在辭舊迎新之際,送別嚴冬,盼來暖春。俄羅斯人聖誕節期間喝蜜粥(主料為大米、蜂蜜、葡萄乾),中國則在相近的時間慶祝臘八節,喝臘八粥。再如,俄羅斯的孩子們繪制彩蛋迎接復活節的到來,雞蛋在中國的端午節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而且兩個節日都在暮春初夏時節。
在中國度過的每一年都具有特殊意義,這些都深深鐫刻在我的記憶裡。這是一個令人贊嘆又非同尋常的國家,她以廣博的胸懷接納每一個人,我在中國的生活風采奕奕、暖意融融。
作者:頓河國立技術大學國際合作處工作人員鮑戈佐娃·維克多利亞
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傳承弘揚中俄友誼
https://heilongjiang.dbw.cn/system/2021/08/24/058706949.shtml
近20年來,中俄關系披荊斬棘、一路高歌,從建立『面向21世紀的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到『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再到『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兩國關系始終保持高水平運行,已發展為當今世界上互信程度最高、協作水平最高、戰略價值最高的一組大國關系。作為從事對俄工作22年的『俄語人』,見證了中俄兩國關系經歷的三個重要發展階段,回眸這段歷史巨變,與俄語的不解之緣到畢生事業追求,更多的是萬千感慨。
心存夢想與俄羅斯的『美麗』邂逅
『中俄兩國人民間深層的相互認知和理解可以從語言文化開始』。作為一個世界大國,俄羅斯不僅國土廣袤、資源豐富,而且擁有舉世矚目的豐厚文化和充滿魅力的俄語。俄羅斯人常說,俄語是俄羅斯的,也是世界的,可見俄語是俄羅斯人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軟實力。回想起來,與俄語結緣是偶然,也是必然。1991年是蘇聯解體後的第二年,我只身一人赴俄羅斯莫斯科國立管理大學留學,開始接觸一個陌生的環境,猶如在一條漆黑漫長的隧道中,獨自摸索前行。學業壓力、語言不通、社交障礙……每一項都讓人崩潰,尤其在俄文教授的專業課堂上,猶如鴨子聽雷,不知所雲。為克服學業困難,白天認真聽課,虛心向俄羅斯同學求教,晚上借閱俄羅斯同學筆記,如此反復幾百個日夜,『笨鳥先飛』的我終於培養了能夠速記俄語課堂筆記、及時消化吸收的能力。
20世紀90年代初的俄羅斯求學之路是艱難的——網絡信息技術的落後,與家人朋友聯絡感情只能是『鴻雁傳書』,郵寄一封信到家裡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撥打一次有線電話相當於半個月的生活費……一個學期內基本處於『失聯』的狀態,獨自承受『每逢佳節』與親朋無法聯絡的傷感。蘇聯剛解體後俄羅斯社會動蕩,貧富分化嚴重,老百姓冰天雪地排長隊還買不到一點面包,一個月一箱通心粉拌醬油的日子記憶猶新!當彷徨與不安時刻縈繞內心之際,捫心自問,當前的道路還能走多久?人生在於選擇,人生的痛苦在於沒有選擇。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勇敢地承受,幸福抑或痛楚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如果說『人生就像一場舞會』,那麼感謝那個『教會我最初舞步的人,雖然未能陪我走到散場。』
20世紀90年代初的俄羅斯求學之路是艱難的——網絡信息技術的落後,與家人朋友聯絡感情只能是『鴻雁傳書』,郵寄一封信到家裡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撥打一次有線電話相當於半個月的生活費……一個學期內基本處於『失聯』的狀態,獨自承受『每逢佳節』與親朋無法聯絡的傷感。蘇聯剛解體後俄羅斯社會動蕩,貧富分化嚴重,老百姓冰天雪地排長隊還買不到一點面包,一個月一箱通心粉拌醬油的日子記憶猶新!當彷徨與不安時刻縈繞內心之際,捫心自問,當前的道路還能走多久?人生在於選擇,人生的痛苦在於沒有選擇。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勇敢地承受,幸福抑或痛楚都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如果說『人生就像一場舞會』,那麼感謝那個『教會我最初舞步的人,雖然未能陪我走到散場。』
留學期間,有幸師從蘇聯和俄羅斯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俄羅斯運輸學院院士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格羅莫夫教授,並得到復旦大學唐朱昌教授給予的論文學習指導,聆聽專家教誨,感悟大師風采,受益匪淺。多年來,時常會懷念起這份俄羅斯同窗的情誼,感恩俄羅斯同窗和導師給予的關懷和幫助。
愛默生說:『一個人只要知道自己去哪裡,全世界都會給他讓路。』蘇格拉底也說:『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斗。』『也許它今天無法實現,明天也不能。重要的是,它在你心裡。重要的是,你一直在努力。』
盡己所能當好中俄友好的踐行者
1998年末,我被分配到大慶市外事辦公室從事俄語翻譯工作,對俄交往工作的不解之緣從此開始。近年來,多次參加國家級展會,如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在北京舉辦的『2000中國友好城市國際大會』、俄羅斯秋明市『第十四屆國際石油天然氣展覽會』、俄羅斯秋明(中國大慶)商品展銷會、五屆中俄博覽會和二十餘屆哈爾濱經濟貿易洽談會、俄羅斯遠東經貿推介會、俄羅斯商務日等外事活動;多次接待省、市重要外事團組,如俄羅斯總統駐遠東聯邦區全權代表普利科夫斯基(副總理級)一行、俄羅斯秋明州政府代表團、俄羅斯駐沈陽總領事一行、俄羅斯駐哈爾濱總總領事一行等重要團組;參與中俄醫療合作項目——中俄眼病診療中心的跟蹤落實、翻譯洽談工作;開展國際友好城市交流,鞏固與俄羅斯秋明市的友好關系,促成『俄羅斯秋明工業大學大學生建築設計成果展』在我市的舉辦;為高等院校開展對俄合作牽線搭橋,提供翻譯支持,相關院校已與秋明工業大學開展密切的教育往來與合作等。
猶記那些萬裡奔波參加會談披星戴月的日子、那些挑燈夜戰為雙方協議字斟句酌的日子、那些夜以繼日聯絡和溝通的日子……所有的一切,都化作積累與沈淀,成為人生道路的寶貴財富。
砥礪前行為增進中俄友誼貢獻力量
習近平主席強調,『鞏固中俄世代友好的任務任重道遠,沒有休止符。』外事工作處在對外開放合作最前沿,地位愈加重要。外事工作者重任在肩,更須砥礪奮進!
從事對俄工作22年,深感要做好對外交往工作,必須融入感情,外事工作者也要像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樣,需要千錘百煉纔能成材。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習近平主席曾引用這句中國古詩來展望中俄友好關系前景。『一朵浪花不過是滄海一粟,只有融入大海纔能彰顯其魅力』,我們也猶如一滴水,只有始終胸懷『國之大者』,以增進中俄友誼為己任,匯成中俄友誼的海洋,纔能夠托起中俄友好的大船乘風破浪、繼續遠航……
作者:大慶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歐亞科科長於鋒
中國新聞獎系列報道作品完整目錄
作品標題 |
《我們的故事》 |
||||||
序 號 |
單篇作品標題 |
體裁 |
字數/時長 |
刊播日期 |
刊播版面 |
備注 |
|
1 |
俄羅斯在魂 中國在心 |
文字 消息 |
2210字 |
20210719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代表作 |
|
2 |
聖彼得堡來了女駙馬 |
文字 消息 |
2941字 |
20210719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3 |
真情無疆界 |
文字 消息 |
1303字 |
20210719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4 |
友誼的『鋼鐵』見證 |
文字 消息 |
2193字 |
20210719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5 |
中國之行 |
文字 消息 |
2664字 |
20210719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6 |
茉莉 |
文字 消息 |
2714字 |
20210719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7 |
閨蜜 |
文字 消息 |
1154字 |
20210719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8 |
不一樣的青春旅程 ——從『東方莫斯科』到西西伯利亞 |
文字 消息 |
2493字 |
20210719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9 |
我們只是外表不同 |
文字 消息 |
2534字 |
20210720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10 |
『人民友誼』見證人——王耀臣 |
文字 消息 |
2596字 |
20210722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11 |
追憶恩師阿芙蘭姆科娃·伊麗娜 |
文字 消息 |
2270字 |
20210722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12 |
俄羅斯學生步入中國 感悟泱泱中華的魅力 |
文字 消息 |
1931字 |
20210728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代表作 |
|
13 |
偉大的中國耐心 |
文字 消息 |
2033字 |
20210819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14 |
追憶季塔連科院士 |
文字 消息 |
1524字 |
20210819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15 |
中國問答 |
文字 消息 |
1032字 |
20210819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16 |
感恩一路有你相伴 |
文字 消息 |
2773字 |
20210819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17 |
我的俄羅斯記憶 |
文字 消息 |
2066字 |
20210819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18 |
我的中國記憶 |
文字 消息 |
1471字 |
20210819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19 |
我們如何學習中文? |
文字 消息 |
1606字 |
20210819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20 |
俄語伴我行 |
文字 消息 |
1702字 |
20210819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21 |
遇見中國:那些值得銘記的人和事 |
文字 消息 |
5033字 |
20210824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
22 |
始終胸懷『國之大者』 傳承弘揚中俄友誼 |
文字 消息 |
2236字 |
20210824 |
東北網 專題頻道 |
代表作 |
|
1.附在參評作品推薦表後。2.三篇代表作必須從開頭、中間、結尾三部分中各選1篇,並在『備注』欄內注明『代表作』字樣。3.填報作品按發表時間排序。4.音視頻內容,應填報時長。5.廣播、電視、新媒體作品在『刊播日期』欄內填報播出日期及時間;在『刊播版面』欄內填報作品刊播頻道、頻率、賬號和欄目名稱。此表可從中國記協網www.zgjx.cn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