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時囑托,切實把『青山』守護好,把『碧水』養護好。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龍江振興發展的必然選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指出,著力建設『綠色龍江』,抓好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奮力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的龍江新篇章,是未來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目標與任務。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久戰
提高生態環境質量,在污染防治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效。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工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打好藍天、碧水、淨土生態環境保衛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高標准高水平行動,為生態安全提供立體保障。明確攻堅思路,堅持標本兼治、注重治本。突出攻堅重點,深化區域流域協同共治,強化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協同防治,構建減污降碳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一體考核的制度機制。堅持以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重點實施重污染天氣消除、松花江生態保護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重點任務。增強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供更優美環境和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既打攻堅戰又打持久戰,既要有堅定的決心和信心,又要有歷史的耐心和恆心;既追求生態環境效益,又追求經濟社會效益;既要妥善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又要夯實基礎,為未來創造更好的條件。
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
實現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高質量運行,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協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地建設、自然保護地監管、生態示范創建等工作。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提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我省具有完備全面的生態系統,要充分認識山水林田湖草沙是長期形成的綜合性生態系統,是我省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環境和物質基礎,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優勢。要加大黑土地保護力度,嚴厲打擊毀林、毀草、毀濕違法行為,開展濕地修復和保護、水體污染防治、涉河湖聯合執法等工作。進一步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整治河湖管理保護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水環境治理,整治入河湖污染源,加強入河湖排污口監管,推進水生態修復,確保全省江河湖泊水質全面改善。守護好大自然饋贈我們的寶貴資源,不斷提高我省生態系統功能,向社會提供更多生態產品與生態服務。
加速生態產品價值轉換
凸顯黑龍江省生態產品特性,擴大綠色產業影響力,加速生態產品價值轉換。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摸清資源底數,完善核算體系,堅持規劃引領,強化政策支持作為生態產品價值轉換關鍵點,開展頂層政策設計。將我省冰雪資源、綠色食品、生態服務作為我省創新生態產品價值轉換方式。提供促進人類身心健康、有利於環境和生態保護的物質產品,例如依托我省優良的自然環境,提供無污染的綠色有機食品,滿足社會對綠色生態產品的需求;提供滿足人們親近自然、休閑康養等生態體驗的生態服務產品,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實現產業化經營,實現經濟和生態效益共同發展,將生態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提供通過市場交易機制來實現收益型生態產品,如碳排放權交易等;提供以生態資本為核心、以創新綠色信貸方式實現保值增值的金融信貸型生態產品,即虛擬生態產品,如『兩山銀行』等。探索『生態銀行』運行模式,實施資源資本運作,從而打通資源資產化、資本化、財富化的渠道,走出獨具自然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轉化成財富的特色之路。
最大限度地發揮黑龍江省地理區位優勢、生態產品特性,擴大綠色產業影響力,深入挖掘特色動植物資源,釋放綠色資源優勢,把資源變成財富,不斷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加快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實現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探索出一條使龍江綠水青山、冰天雪地的生態環境優勢真正變成經濟發展優勢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爭當綠色發展的『排頭兵』
紮實推進『雙碳』戰略目標,實現我省低碳綠色發展新格局。我省作為生態大省,必須深刻認識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嚴峻性,以紮實的舉措爭當綠色發展的『排頭兵』。強化頂層設計,堅持規劃引領,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實施減污降碳、精准治污、亮劍護綠、科技賦能行動,制定我省碳達峰總體行動方案和重點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推動重點行業明確碳達峰目標,落實推進路徑,推動產業和能源結構加快調整。要突出源頭治理,構建以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准入清單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大力推進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建設工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強宣傳引導,積極引導綠色出行,確保完成『十四五』節能減排目標,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靚麗的底色,讓低碳成為黑龍江最鮮明的特質。
(作者系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省委宣講團成員,東北林業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