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黨的十九大,到今年全國兩會,面向未來的中國發展新藍圖令世界矚目。中國共產黨黑龍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會為龍江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明確的『六個龍江』奮斗目標之一,就是著力建設『質量龍江』。堅持質量第一、以質取勝,高質量成為龍江振興發展的顯著特征,質量龍江建設的關鍵就是要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
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根本體現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高質量發展作為『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各方面發展的主題。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進一步明確要求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發展是全面現代化的物質基礎,經濟高質量發展就是要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為開啟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征程打下堅實基礎。目前,我國經濟無論從收入水平考量,還是從國際經濟格局出發,已經到了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方向、提昇發展動力,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嶄新階段。
從內涵定位而言,高質量發展是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的高效率、公平、綠色可持續的發展,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為第一動力、協調為內生特點、綠色為普遍形態、開放為必由之路、共享為根本目的的發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戰略部署,強調指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把重點放在推動產業結構轉型昇級上,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很突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尤為突出的位置,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努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抵御風險能力,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
高質量發展是硬道理
高質量發展是硬道理。新的歷史起點上,黑龍江正處於政策疊加、乘勢而上的機遇期,爬坡過坎、轉型昇級的攻堅期,矛盾累積、風險交織的凸顯期,激發潛力、振興發展的關鍵期,龍江振興發展存在短板弱項、更有發展機遇。
我省經濟總量和發展速度與資源稟賦、優勢潛力還不相稱,經濟結構還不夠優,質量效益還不夠高,體制機制還不夠活,有的乾部思想觀念、市場意識、能力作風與振興發展要求還不相適應,這是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但我們擁有獨特的區位條件、豐厚的資源稟賦、強大的科教實力、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優良生態環境蘊含的巨大發展潛力,這是我們的優勢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十四五』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東北振興發展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對支持東北地區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龍江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部署,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我們創造了難得歷史機遇期。我們要准確把握『危』與『機』的辯證關系,搶抓機遇、積極作為,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切實把比較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在發展中贏得先機、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高質量發展要貫穿振興發展全過程
我省作為全國老工業基地,在謀振興圖發展,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破除體制機制束縛的同時,要搶抓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把高質量發展要求貫穿振興發展全過程。
質量龍江建設,就是要推進龍江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從『重視數量』轉向『提昇質量』,從『規模擴張』轉向『結構昇級』,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就是要在質的提昇中實現量的快速擴張,未來五年,要做到全省綜合實力實現全面提昇,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邁上2萬億元新臺階,發展方式加快轉變,三次產業結構優化,農業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制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顯著提昇,現代服務業提質擴量,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優質企業大量湧現,城鄉區域發展質量整體躍昇,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深入實施人纔強省戰略,深化人纔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纔,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纔支橕,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強化,質量效益型發展新優勢充分顯現,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作者系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省委宣講團成員,哈爾濱商業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