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3日訊 (原陽 記者 陳顯春 王亮) 在素有『鐵道兵軍墾第一場』美稱的八五?農場,萬頃稻海織錦繡,播撒甘霖的無人機編織著銀色『五線譜』;寬廣無垠的玉米示范田裡,一行行深綠色玉米正挺直腰板拔節向上;高產攻關大豆示范帶上,早播的大豆苗正吸潤著雨露茁壯生長,書寫著綠色希望的軍墾大地上正唱響穩糧增收的主旋律……
今年,八五?農場牢固樹立穩糧增豆保豐收目標,以市場為導向深度調優種植結構,高標准完成51萬畝耕地播種任務,其中,水稻36.39萬畝、大豆5.69萬畝,玉米8.33萬畝,各類糧食作物長勢喜人,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豐收年景。
八五?農場書寫綠色希望。
挖潛增效 向標准化要產能
『我們格田改造使用的是最先進的GPS RTK測量儀,測量范圍為每個池子長140米,寬92米,面積近20畝,通過格田改造後可以達到地平池大的效果,更有利於現代農業機械發揮作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和綜合效益』。第六管理區工作人員介紹道,這是八五?農場有限公司不斷提昇農業標准化的生動縮影。
2022年,八五?農場以『六個替代』和『六個全覆蓋』為方向,全力推進規模格田替代一般格田,建設利於機械化、智能化、無人化作業的高標准農田,僅2022年春季就完成規模格田改造2.9萬畝,改造後的高標准格田每畝可節約成本10元,作業效率提高20%以上。3年來,八五?農場已累計改造格田25.2萬畝,增加耕地面積5000畝,預計每年可提高糧食產能3000噸。
八五?農場格田。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八五?農場緊緊圍繞農業標准化建設,以建立現代農業標准體系為抓手,以創建農業標准化示范區為載體,紮實推進農業標准化作業,為實現新型農業經營模式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夯實了基礎,提高抵御風險能力,將糧食產能穩定在28萬噸以上。
綠色發展 向黑土地要質量
八五?農場第一管理區種植戶於洪光的水稻田裡,水稻秧苗長得格外茁壯,他告訴記者今年是他第5年應用蚯蚓生物有機肥,用這種有機肥種植出來的稻谷產量不減,而且品質還有明顯提昇。
『蚯蚓糞有機肥是經過蚯蚓過腹消納奶牛糞污後產生的蚯蚓糞再進行深加工形成的有機肥,施用於田間不但可以改良土壤,還可以大幅提昇土壤內的有機質含量。』黑龍江省衛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農藝師許曉明向記者介紹道。
施用蚯蚓糞有機肥的秧苗。
近年來,八五?農場不斷加大低碳技術、生物技術、循環農業技術的研發力度,積極與各大農業科研院校合作,大力推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加快綠色農業體系建設。如今,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種植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經過多年的實驗與應用,和常規水稻對比,農場通過投入不同用量的生物有機肥,減少了常規基肥30%到50%的用量,3年累積代替施用面積近16萬畝,實現每畝平均增產約8.8千克,增產率達到1.5%,同時每畝可節約化肥用量2.5千克。以綠色農藥替代傳統化學農藥等綠色生產方式,大力實施黑土保護,構建農牧循環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將『在利用中保護,在保護中提昇』落到實處。
藏糧於技 向科技要產量
『現在都提倡智能化,機械也隨之改進,我家今年又添置了新的自動導航無人駕駛插秧機,500多畝地一個工人就夠了,僅這一項就省下了近萬元的人工費。』趙啟霞開心地向記者介紹。這兩年嘗到科學種田甜頭的趙啟霞今年又更新了衛星平地機、自動導航側深施肥插秧機等智能農機具,不僅降低了人工成本,還提高了作業標准和效率。
八五?農場智能機械。
2022年,八五?農場以『優質米生產數字化示范項目』為抓手,加大資金投入,在原有無人插秧機、植保無人機、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無人收獲機的基礎上,配套遙感無人機、無人拖拉機,打通無人種植『最後一公裡』。通過充分探索無人農場生產模式,進一步提高作業標准和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為穩糧保供提供有力科技支橕。
八五?農場科技支橕農業。
2021年八五?農場玉米實收最高畝產2360斤,大豆實收最高畝產630斤。玉米平均畝單產564公斤,大豆平均畝單產133.5公斤,共輻射帶動面積7萬餘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