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4日訊(諶洪濤 許雲利 記者 陳顯春 王亮)近年來,北大荒集團嘉蔭農場有限公司依靠農業標准化、現代化的作業優勢,不斷探索土地流轉、土地托管模式,在當地走出了一條適合農戶增收、公司增效的新路子。墾地融合、區域農服的推進,實現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大型農機具正在田間作業。
吳長波是嘉蔭農場有限公司第五管理區十八作業站的有機大戶,有種、管、收全套的農機具。連日來,他開著自家機車來到嘉蔭縣紅光鄉燎原村,為村民杜輝的土地進行中耕作業,這樣的代耕模式已經堅持了10多年。

吳長波接受記者采訪。
吳長波向記者介紹說:『我來這兒種地,從種到管再到收,全部都是農場標准化作業,村民看見了都很滿意。我每年和燎原村村民簽訂土地托管協議,每年都代耕代種4000多畝地,我掙機械費,糧食歸他們,每年的效益都很可觀。』
這種土地托管模式不僅從種子的品種、農藥、化肥等農資的使用到農作物的田間管理給村民帶來了農業現代化的種植技術,更多的是讓村民嘗到了土地托管帶來的實惠。
嘉蔭縣燎原村村民杜輝說:『以前我們一畝地大豆也就200來斤,自從土地給農場人種了以後,每年的產量都穩定在300斤上下,眼前這一片地以前都是一家一戶的小塊地,現在都連成片給農場人代耕,效益也比以前多了不少。我們閑下來還可以去打份工,又增加了一部分收入。』

杜輝接受記者采訪。
嘉蔭農場有限公司開展區域農服不僅僅是土地的代耕代種這種階段性的土地托管模式,隨著效益的逐年提高,全程托管、優勢環節托管、租種土地等托管模式也陸續出現。農場有限公司依托大機械優勢、標准化作業優勢、『雙控一服務』的輻射優勢等,鼓勵引導種地能手和有機大戶向域外轉移,流轉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目前走出去種地的共有70多戶,代耕、代種和租種農民土地面積達40萬畝次,農場有機戶預計盈利可達140餘萬元。

嘉蔭農場代耕地。
這種區域農服土地托管模式,讓墾地雙方農戶嘗到了實實在在甜頭,土地托管面積的逐年增加,也推動了當地的農業現代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