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道裡區廣泛挖掘、選樹鎮村先進典型,大力宣傳典型事跡,以道德的力量推動文明鄉風建設。在鎮村開展『聚文明力量 促鄉村振興』典型評選推薦活動,在農民間掀起摒棄陋習、做文明人、當文明戶新高潮,先後推薦區級文明戶1200個,為82個文明示范戶掛牌。持續開展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評選活動,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群眾、引導群眾,傳遞和諧和睦的文明新風,先後推薦評選好夫妻、好公婆、好妯娌、好鄰居72人。廣泛開展典型宣傳活動,收集整理好人好事事跡2000餘個,通過張榜公布、典型事跡巡講等方式,加強進典型宣傳力度,有效展現文明典型風采。積極開展文明村鎮創建評選工作,按照組織領導好、思想教育好、生產生活好、文化活動好、環境衛生好、文明新風好的『標准,指導鎮村開展文明村鎮建設工作。目前,道裡區4個鎮均榮獲市級以上文明村鎮榮譽,有23個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村屯成為區級以上文明村,有效帶動全區鎮村文明鄉風建設雁陣式發展。
道裡區持續抓好移風易俗宣傳引導工作,印發《道裡區關於開展『除陋習、樹新風』專項整治行動的工作方案》,定期發動鎮村開展『除陋習、樹新風』自檢自查,對發現的問題即查即改。常態化開展『一約四會』工作,修訂村規民約,將『婚事新辦、喪事簡辦、餘事不辦』和孝老愛親、糧食節約、村容村貌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之中;組織文明勸導員對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不贍養老人、環境衛生『髒、亂、差』等違反村規民約的人和事進行教育引導;組建壯大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協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組織,加強高價彩禮、人情攀比等不良習氣的宣傳教育,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促進農村農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不斷提昇。目前,道裡區44個村屯共成立四會組織176個,有文明勸導員200餘名,共勸導紅白喜事大操大辦10餘起,倡導文明祭祀,發放倡議書萬餘次,全區各鎮村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焚燒冥紙冥幣等陋習逐漸消失,節儉操辦紅白喜事、自覺開展文明祭掃活動的文明新風尚在各鎮村普遍興起。
道裡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主陣地,強化區、鎮、村三級志願服務組織建設,引導全區300餘支志願服務隊,23萬志願者向農村流動,發動全區文明單位與鎮村結對共建,以城帶鄉,城鄉共建,共120家文明單位與44個行政村結成幫扶對子,開展共建活動千餘次。挖掘本土有效資源,組織鎮村老黨員、在職教師和放假在家的大學生加入志願者隊伍,以展板宣傳、入戶宣講、開設學習課堂等形式,開展黨的先進理論、孝老愛親優良傳統、健康衛生知識等方面的宣講,引導農民養成文明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根據疫情防控形式,在農村地區開展線上線下文明實踐活動,線上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開展『欣欣向榮大道裡 賡續傳承向未來』第一屆道裡區網絡春晚以及『歡樂元宵喜樂道裡』元宵節活動、『文明祭祀雲端誦讀』清明節線上誦讀活動,『雲上端午 詩意道裡』端午節活動;線下開展『唱支山歌給黨聽』慶祝建黨百年愛國歌曲大家唱活動,組織道裡區『紅色輕騎兵』小分隊送演出、送培訓、送輔導到鎮村,通過一系列農村農民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形式,將傳統文化與文明實踐有機結合,豐富了農民業餘文化生活,摒棄了農村舊有的陳規陋習。截止目前,通過陣地建設共開展線上線下文明實踐活動1200餘次,改變了農民的生活習慣,滿足了農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動文明新風覆每一個鄉村角落。
道裡區積極探索有溫度、接地氣兒的文明實踐新路徑。依托道裡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這一平臺,發揮互聯網+優勢,實現中心陣地與頭部互聯網企業強強聯合,成立道裡+快手黑龍江創新發展網絡創意設計中心,利用新媒體網絡優勢,賦能農村產業發展,拓寬鄉村農產品銷售渠道。在快手直播平臺率先創立了『遇見榆樹』農產品銷售直播品牌,以榆樹鎮為先導積極探索新型農產品銷售模式,針對產業特點,量身打造『一村一品』助農銷售模式,積累出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逐步在道裡區太平、新農、新發3個鎮全面鋪開。並以快手平臺直播銷售為契機,宣傳了一批鎮域優質企業,帶火了一批特色農副產品,引育了一批電商骨乾企業,孵化了一批農民『網紅』走進鏡頭,在鎮村拓寬了一條惠農利企的致富渠道,拉長了一條興農富農的特色產業鏈。通過產業推動,自今年5月末道裡+快手黑龍江創新發展網絡創意設計中心成立以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道裡區4個鎮13個農產品品牌共在快手平臺銷售2758件商品,銷售額5.2萬元,孵化農民『網紅』5個。實現了文明建設與農民致富無縫對接,達到了構建文明新高地,聚力鄉村大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