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建設文明鄉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工作。富錦市錦山鎮洪洲村以黨建為引領,抓組織建設、抓產業興旺、抓文明鄉風,實現了從貧困村到『山水田園』新農村的歷史性跨越,趟出了一條『洪洲之路』。先後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名單,被黑龍江省委農辦確定為黑龍江省鄉村振興100個綜合典型案例(村級)。


喚醒『沈睡』資源,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洪洲村在培育新型主體上精准發力,堅持向改革要效益。2018年,立足村內實際,率先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鼓勵村集體創辦專業合作社,整合集體資源,積極盤活閑置資源,創新探索出『社會投資主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村民股東』股份合作新模式,激發了集體經濟活力,按照『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模式,將土地、房屋、現金量化折股,所得收益按股分紅,實現村集體經濟增加、村民增收、企業發展三方共贏,盤活了沈睡的村集體資產,讓改革成果惠及村集體和全體村民。當年即成為富錦市第一個村集體經濟超百萬村,集體收入達103.27萬元,653名股東每股分到213元紅利。
發展產業新業態,拓寬農民增收新平臺。洪洲村立足資源優勢,聚焦『產業興旺』發展目標,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旅游產業,激發生產要素活力,走出鄉村振興『加速度』。依托面朝國家4A級景區富錦國家濕地公園、背靠風景秀麗的別拉音子山森林公園的地緣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不斷增加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一是建設綜合市場。組織村民通過發展小型餐飲,售賣自家產的農畜產品及山上采摘的蘑菇、野菜等增收,同時,采取『互聯網+農業』銷售模式,推進洪洲煎餅、洪洲酸菜、洪洲農家醬線上銷售,積極打造『洪洲』品牌。二是強化產業建設。創建『百果園』溫室觀光示范帶,成為佳木斯以東地區首家『南果北種』溫室采摘觀光基地,集體年收入5萬元;建設150畝萬壽菊種植基地,籌建『菊花臺』觀景及射箭場,增加配套旅游項目。
助力鄉村振興,構建鄉風文明宜居環境。始終堅持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鎮文化站、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的作用,經常舉辦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成立了農村志願者服務隊、洪洲村文明實踐所文化惠民分隊等組織,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移風易俗、惠民政策、法律法規等內容,通過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等評選活動,引導群眾破除陋習,推動形成文明新風尚。通過修訂村規民約,落實『門前三包』責任、組建衛生管護隊伍、開展『最美庭院』評比活動等方式,將綠化任務和環境管護責任落實到戶,保證了村容村貌乾淨整潔。動員群眾為村集體發展建言獻策,讓群眾真正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主人翁,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振信心、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