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5日訊 遜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黨支部與高灘村黨支部建立聯建合作關系,共同設計了『四聯四建』載體,打造鄉村振興的堡壘,爭做融合發展的先鋒,既發揮了園區的『試驗、示范、培訓、推廣』四大功能,又推動了高灘村鄉村振興的步伐,逐步構成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促發展』的黨建格局。
組織聯建 建強組織內生動力
園區建立初期,隨著土地流轉,土地租金將來如何調整、農業建設用地發生變更如何恢復等問題,讓村民煩惱不已。村民們有疑慮,影響項目建設。兩個黨支部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連續召開了3次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議,認真聽取黨員和群眾的想法,最後提出解決辦法:一是土地租金動態調整,二是農業設施用地恢復原樣。村民心裡踏實了,合同順利簽訂,項目如期完成。
今年春播前,又有村民提出,農業科技園區科技力量投入這麼多年,產量都增加了,不能再按照以前的標准確定地租了。兩個支部一聯系,征求黨員和村民代表意見後,簽訂《補充協議》,說明地租調整辦法。問題解決了,保證了園區試驗示范項目順利推進。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兩個黨支部先後簽訂了《黨建共建協議書》,制定了《黨建聯建會議制度》,以園區黨支部提高村黨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建工作水平。開展『雙學雙講』聯建活動,把每月最後一個周五作為黨支部共同學習日,培訓推廣『三新』知識,學習會議精神、解讀政策法規。選派園區副主任擔任高灘村第一書記,促進兩個黨支部組織建設上的深度融合,資源上的深度整合,黨員間的互幫互助。
發展聯謀 建強鄉村振興合力
兩個黨支部每月定期召開聯建座談會,聽取雙方黨員從實際工作中獲得的意見和建議,重點研究解決園區規劃、村集體經濟發展、技術攻關、難題破解及村民的急難愁盼等『重大問題』。
在一次聯建座談會上,園區黨員向高灘村黨支部提出建議:支持致富帶頭人、黨員李金旺成立種植合作社,解決高灘村年紀大、無勞動能力群體的土地經營問題。村黨支部馬上召開黨員動員會,鼓勵大家帶地入社,園區黨支部派技術人員免費對合作社農業種植全程技術指導。現如今,合作社已吸納社員72戶,入社土地達360公頃,實現了土地連片、規模化種植,降低了作業成本,農戶戶均增收3萬餘元。
2019年園區大棚葡萄苗參差不齊、枯死了許多,技術人員犯了難。兩個支部在清理邊溝垃圾的時候,高灘村黨員說村裡有個致富能手李秀華,葡萄管理有一套。李秀華提出試著用野生葡萄根嫁接的辦法,成功挽救了園區大棚葡萄苗。
培訓聯動 建強農技人纔活力
在新技術培訓中,受益最大最多的是高灘村黨員和群眾。2014年,園區黨支部邀請了省農科院水稻種植專家、水稻研究所副所長張國民開展技術指導,村書記張瑜得知這個消息後,帶領班子成員主動跟園區支部聯系,動員村裡黨員一邊參加水稻種植一邊實地觀摩學習。張書記學到了水稻種植技術,在2015年組織5名黨員帶頭成立了水稻種植合作社,流轉村內土地50公頃,在水田裡還養殖稻田鴨,打造綠色生態鴨水稻。稻米以每斤6—10元不等的價格進入市場,年純收入超過110萬元,致富帶富效果顯著。常勝村的順益家庭農場草莓采摘園技術人員李雙,當年由高灘村黨支部推薦到園區負責草莓大棚的栽培和管理工作,現在她已經成為草莓種植專家了,填補了遜克縣草莓特色果蔬種植技術的空白。
園區黨支部依托培訓這個服務職能,與國內省內的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達成合作協議,建設了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種植大戶、合作社、企業等實地觀摩培訓基地,從事農業生產技術人員農業技術培訓會。無論哪種培訓,高灘村黨支部都組織村內黨員、致富帶頭人、種植大戶參加,帶動提昇全村的科技種田水平。
幫扶聯助 建強為民服務效力
每到農忙時節,園區黨支部提出用工需求,高灘村黨支部擇優推薦有打工需求的村民,特別是低保戶、殘障家庭等弱勢群體,只要適合工作崗位,園區黨支部優先僱用並為其繳納商業保險。高灘村累計為園區輸入臨時工1260餘人次,人均增收每年2.5萬元。72歲的村民王富貴住在高灘村的幸福大院,去年老伴去世了,兒女又不在身邊,情緒非常低落,村乾部李宗斌擔心老人,於是推薦他到園區乾點啥。園區支部研究後先把他安排在浸種催芽車間,並在大棚裡找點力所能及的活兒乾,每年也可收入3萬餘元,老人的情緒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