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手握18項國家專利、21項國家軟件著作權 聖昌科技給燃氣管網戴上『安全帽』
2022-07-12 07:54:3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閆一菲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7月12日訊 某地一處燃氣管道泄漏,不到10秒,千裡之外的監控系統警鈴大作。接到報警後,工作人員通過系統屏幕,現場實時情況一目了然,輕點鼠標,遠程操控關閉相關區域內所有閥門,1分鍾內險情得到有效控制,管網爆炸事故得以避免……

  這是在哈爾濱聖昌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辦公樓內,一套名為『智能管網監測控制管理系統』模擬出的燃氣泄漏應急處置場景。面對來訪客戶,公司董事長崔崇民最喜歡的『待客之道』,就是用這套系統進行產品應用演示,結果也往往如他所願:客戶紛紛下單。

  入選2021年國家工信部物聯網示范公示名單,產品國內市場佔有額居同行業前列,是華潤燃氣、港華燃氣、中國海油、大慶石油等知名企業的核心供貨商。作為一家哈爾濱本土企業,聖昌科技靠著硬核技術成果轉化落地,打造『拳頭產品』佔領市場,短短幾年內就成為國內智能管網監測控制領軍企業。

  『不僅是實時監測,還能遠程實時精准控制,技術在國際上都是屈指可數。』談及公司產品妙用,崔崇民如數家珍。他介紹,該公司研發的『拳頭產品』——『智能管網監測控制管理系統』,是在數字化和信息化的基礎上,融合大數據、雲計算、工業物聯網等技術,形成全面感知、綜合判斷、一體化管控的智能化系統,可應用於燃氣、排水、熱力、電信等眾多地下管網領域,實現管網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

  談及產品開發初衷,崔崇民介紹,公司成立於2005年,主要生產熱計量產品,在2013年申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轉換賽道後,企業面臨新挑戰。『必須找准時機,用更先進的技術和產品佔有市場。』當時,憑借市場的敏感度,崔崇民認為智能管網領域大有可為,並把其作為企業轉型主攻方向,『受限於當年技術,國內外對地下管網基本上都是只有監測方法,沒有有效控制手段,誰先攻克技術難關,誰就能佔領廣大的市場。』崔崇民解釋說。

  瞄准市場需求的痛點,聖昌科技開始了艱難的技術攻關之路。討論、分析、修改、試驗、失敗……『好像陷入了死循環,不知問題出在哪裡』,回憶起那段單打獨斗的歲月,崔崇民皺起了眉頭。

  關鍵時刻,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省工研院)向崔崇民伸出了援手,撮合聖昌科技和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學部『結對子』,合作共建科技創新平臺,共同致力於智慧城市領域研究。『外腦的引入可幫了我們大忙,對企業「卡脖子」技術進行了精准攻關,打通了科技成果落地最後一公裡。』崔崇民笑著說。

  經過崔崇民和技術團隊無數日夜的努力,終於在2016年,企業一核心技術取得巨大突破並獲得了國家專利授權,『該技術可以說是「四兩撥千斤」,用小電源驅動大尺寸閥門,實現對閥門的遠程無線開關及角度的精准調節,是閥門控制領域革命性的突破。』崔崇民介紹,企業以該技術為核心,開發了『智能管網監測控制管理系統』,並於2017年正式投入市場。

  『如果說地下管網是「城市生命線」,那麼我們就是用硬核技術給「城市生命線」戴上了安全帽。』哈爾濱聖昌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市場經理王焱表示,產品解決了當時技術中缺少對地下管網進行實時監測並實時有效控制的系統及方法問題,突破了實時操控性及施工安裝條件限制等難題,大大提昇燃氣、排水、供熱等地下管網風險防控能力。

  2017年7月的一天,某市施工現場因違規操作,導致燃氣管線泄漏爆炸,若乾人死亡,相關責任人受到了法律制裁。同樣一座城市,另一地發生燃氣管網泄漏,由於采用了聖昌科技產品,做到了30秒內遠程無線關閉事故端閥門,輸氣及時停止,避免了悲劇再次發生。

  由於明顯的技術優勢,企業產品一經推出,便贏得市場的高度認可。王焱介紹,2017年,『智能管網監測控制管理系統』推廣應用當年,公司就實現了產值飛躍,年產值從500萬元躍昇到4000萬元,企業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嘗到科技成果轉化的『大甜頭』後,聖昌科技再接再厲。接下來的幾年內,公司堅持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戰略,在省工研院牽線搭橋下,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49研究所等大學大所,圍繞智慧城市領域,共同研發落地一批高新技術產品。通過多年深耕,目前該企業已獲得國家專利18項,國家軟件著作權21項,其中數項專利填補世界空白。

  科研技術在應用中得到驗證、再昇級,企業產品也『從無到有』再到『從有到優』。

  眼下,聖昌科技『智能管網監測控制管理系統』已在全國19個地區推廣應用,與燃氣、排水、供熱領域多家知名企業單位開展了合作。截至今年6月,累計發現因施工引起的安全隱患近百處,有效防止了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