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央媒看龍江?家門口看病不發愁
2022-07-14 07:54:11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縣域醫療共同體是指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分工協作、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近年來,多地積極推進縣域醫療共同體建設,均衡布局優質醫療資源,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昇。

  優質醫療資源下沈,群眾看病更方便

  騎車時摔了一跤,呂傳萍被送到秦欄鎮中心衛生院。56歲的呂傳萍,家住安徽省天長市秦欄鎮慶祝村,鎮上這個衛生院,離家近,也方便。

  衛生院外科醫生王強登坐診,拍了片,仔細看。『怕是骨折了。』為進一步確診,他通過醫療共同體遠程影像中心,將影像資料傳到了天長市中醫院。作為縣域醫療共同體牽頭醫院之一,市中醫院對接7家鄉鎮衛生院,秦欄鎮中心衛生院就是其中之一。影像診斷,遠程會診,緊接著專家給出了診斷:患者左橈骨骨折,建議手術。

  『去市裡,路程遠,花費還多。在這兒做手術,既省錢,家人照顧起來也方便。』王強登說,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他第一時間聯系了天長市中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洪海。溝通病情,敲定時間,請來專家,就地手術。

  拎著手術器械和無菌包,王洪海和麻醉科醫生一道,趕到了秦欄鎮中心衛生院。專家趕到後手術立即開始,這對王強登來說也是個觀摩學習的好機會。

  『請來市裡的醫生治病,費用卻是鄉鎮衛生院標准,這得益於天長市建立的縣域醫療共同體資源共享機制。』王強登說,通過縣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系統,患者就醫、轉診等信息能在各醫療機構之間互通互聯。

  走進秦欄鎮中心衛生院,寬敞的診療康復大廳映入眼簾,診療區、針灸理療區井然有序,診療床和電動牽引床依次排開。『過去,診室擠、條件差,有的診療設備難以滿足患者需求。』常去秦欄鎮中心衛生院坐診,天長市中醫院康復科副主任醫師朱先明見證了衛生院的變化。

  隨著縣域醫療共同體建設不斷深入,天長市中醫院在配好醫共體成員單位醫療設備上下了功夫,為部分鄉鎮衛生院更新電針儀、牽引床等,能夠基本滿足基層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

  『有了縣域醫療共同體,衛生院的診療設備更好了,轉診、會診服務也跟得上,縣內就診率眼瞅著就上來了。』王強登感慨。

  村醫流動掛職培訓,醫術提高獲信任

  老人年度體檢、慢病季度隨訪、上門衛生宣講……拎著出診箱,騎著自行車,20多年來,黑龍江省鐵力市福興村村醫袁秀輝習慣了像這樣走街串戶。

  近半年,袁秀輝明顯感覺到鄉親們對自己更熱情了:『入戶時,鄉親們問得多了,更信任我了。來衛生室的人也明顯多了起來。』

  信任源自變化,變化始於機會。去年春天,隨著縣域醫療共同體建設加速,鐵力市打破了龍頭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所之間的人事壁壘,形成了『橫向能流動、縱向可任職』的三級人纔池。被調至鐵力市中心醫院掛職培訓半年的袁秀輝收獲頗豐:『主任每周小班教學,專家線上講課,課後還有考試。』去年10月,袁秀輝還考取了執業醫師資格證:『之前在村裡沒機會學,現在在市醫院有人教,大家都在進步,我也不想落下。』

  『為提高應對基層多發病、常見病以及急診、急救能力,醫療共同體分批調動35名村醫到中心醫院掛職培訓,每人受訓時間至少兩個月。』鐵力市醫療服務共同體黨委書記史家明介紹,去年醫療共同體共組織各類專家培訓113次,設立了村醫培訓基地,還為掛職村醫配備導師『傳幫帶』,『村醫在收入增加、診療能力提高的同時,未來晉昇發展的後勁兒也更足了。』

  在新建成的福興村標准化衛生室,打開電腦上的醫療共同體信息化系統,村民電子健康檔案上的問診開藥記錄一覽無餘。據介紹,鐵力市醫療服務共同體要求村醫的各類醫療工作記錄執行統一規范,定期查驗。

  今年,袁秀輝定下新目標——考取執業藥師資格。『新「資格」帶來新知識,不僅能幫村民看好病,對自己的職業發展也有幫助。』袁秀輝說。

  『縣鄉醫療機構變成「一家人」,人纔也有了更合理的配置。』史家明說,醫療共同體通過優化人纔流動機制,讓基層醫療人纔有了更多發展空間和鍛煉機會。

  醫保基金打包支付,更好保障患者權益

  住院一周的吳新珠准備出院時,從結算窗口接過醫療賬單,她怎麼也不相信,自己只需要支付416元。『總費用2809元,醫保報銷85%以上。』南口鎮衛生院副院長姜仕維的解釋,讓吳新珠安了心。

  家住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南口鎮溫坊村的吳新珠,38歲時患上了腰椎管炎。山高路遠,吳新珠一直沒能去縣醫院看病。『咋不去鎮衛生院呢?現在衛生院和縣醫院是一家,條件不錯,醫生也很專業。』在村支書揭仕洪的建議下,吳新珠來到了南口鎮衛生院。

  CT檢查、核磁共振成像……一系列專業檢查讓主治醫生姜仕維迅速鎖定病因。點開將樂縣總醫院的病例數據庫,姜仕維參照類似病例,給出了治療方案。

  2015年底,將樂縣政府發文推進縣鄉村一體化資源整合,將『縣鄉醫療一體化』試點擴展到了『縣鄉村一體化』。

  『我們實行了醫保基金縣鄉村共保,將鄉鎮一級也納入醫保基金支付體系。』將樂縣總醫院醫保辦主任肖盈梅介紹,『醫保基金打包支付時,每一個病種都有明確的付費上限,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前提下,實現醫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和適當結餘。』

  『醫保結算全縣通用,檢查結果各機構互認,為患者節約了不少費用。』姜仕維說,『下一步要把節約下來的費用,更多地用在疾病預防和慢病管理上。』

  2017年,將樂縣被三明市確定為健康共保試點縣,市級醫保基金以『總額包乾、超支自付、結餘留用』的方式與縣裡簽約,醫院開支列項中增加了『健康促進宣傳管理費』一項,使醫保基金合理地從治病方面向防病方面轉移。

  『醫保基金打包支付,更好保障了患者權益。同時,醫保基金結餘留用,讓公立醫院增強了參與防病工作的積極性,最終實現「醫保患」三方共贏。』三明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詹積富表示。

責任編輯: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