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次利用的大棚種植的蔬菜。
黑龍江日報7月20日訊 綏濱縣經過不懈努力、不斷嘗試,在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上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解決了大量水稻育秧大棚有效利用2個月就變成『閑置棚』的問題。2022年,全縣49個水稻集中育秧小區4043棟大棚3229畝耕地實現了二次利用。
培養能人,帶動一方。采取『能人+農戶』的模式實現互利共贏,綏濱縣編制了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技術指導意見,縣鄉組成技術服務指導組,從思想發動、技術指導、能人培養、典型帶動、宣傳引領著手,努力讓秧棚利用『火』起來、利用率『提』上來。全縣培育了多名能人,他們將現有的棚地資源合理有序地流轉,用來種植西瓜、香瓜、蔬菜、花卉、紅小豆等周期短、效益高的特色經濟作物,既解決了稻農在管理過程中的時間衝突,又帶動全縣形成了育秧大棚二次利用多類作物種植、特色作物開發的良好格局。
發展合作,規模經營。采取『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現互利共贏。全縣組建各類果蔬合作社3個,合作社在不斷擴大自身生產規模的同時,帶動周邊農戶發展育秧大棚二次利用。綏濱鎮吉珍村的『白丫果蔬合作社』,利用本村閑置的45棟水稻育秧大棚種植牛角椒。不僅為村集體經濟增加了收入,讓大棚巧賺二茬錢,還帶動了村裡和周邊村屯30多名貧困群眾來這裡務工,每人平均每年收入能達到6000元以上,解決了困難農民務工難問題。同時,合作社無償提供種植技術,讓村民自己種植辣椒,他們來收購,這樣就能夠帶著全村老百姓共同致富。目前,合作社蔬菜年產量在30萬斤左右,銷往周邊農貿市場以及雙鴨山福利屯等地,年收入30萬元左右。
企業帶動,鏈條發展。采取『龍頭企業+農戶』的模式實現互利共贏。綏濱鎮慶連村有81棟超級育秧大棚,栽種了白菜、豆角、蘿卜、辣椒等菜品。為實現既保存蔬菜又增加菜品附加值的目標,2021年,慶連村建設了佔地面積600餘平方米的醬菜廠,當年投入生產。一棵5至6斤的大白菜售賣價格為兩三元錢,而醃漬成酸菜後一斤就可以達到2.5元。目前,醬菜廠生產的酸菜、蘿卜乾咸菜、醬土豆、辣醬、農家醬等20多個系列菜品已經通過訂單的方式陸續在縣內各大超市、食品店售賣,已鏈接幫扶戶15人。今年計劃醃漬酸菜10噸,打造出了一條產加銷『富民產業鏈』。
綏濱縣通過推進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既提高了大棚的經濟效益,做到物盡其用,也全面提昇了蔬菜生產能力,保障了有效供給。預計今年平均每棟大棚可實現產值1萬元左右,全縣通過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可增加農業產值4000多萬元,收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