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3日訊 『過去去法院辦案東奔西跑真不容易,現在辦事流程、訴訟知識、所需證據材料一目了然,辦案不再求人。』提起去法院辦案的變化,『高效、省力、公平』是被提及最多的字眼。近年來,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黨建賦能『激活力』,實現黨建工作與審判事業『同頻共振』,跑出司法為民『加速度』,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零距離感受司法溫度
『了解司法、感受司法、監督司法,參與和見證司法。』近日,省高院第325次『公眾開放日』再一次讓群眾零距離觀摩法治課堂。
從學生群體到外賣小哥,從社區工作人員到人大代表,2017年8月至今,不同群體、不同身份、不同職業的2萬餘人走進法院,感受法庭的莊嚴時刻。
『除了感受到法律的莊重與肅穆外,我體會到了司法溫度。』從當初對法庭態度的冰冷到現在的司法有溫度,群眾對法院態度的轉變緣起省高院堅持思想建院,以『黨建+公眾開放日』模式暢通法院與社會各界開放交流的渠道。『公眾開放日』活動從無到有、從不定期到常態化,讓司法活動晾曬在陽光下,主動接受群眾檢驗。此外,省高院整合法治文化、紅色文化、廉潔文化、地域文化等元素,打造『百年黨史大廳』『黨史故事長廊』,『司法之光文化長廊』也已成為我省法院系統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重要課堂。
『讓人民群眾走進法院,讓法院走進人民群眾心中。』這是省高院為減少群眾司法距離感的莊嚴承諾。把握群眾的司法需求,傾聽群眾的意見呼聲,回應群眾的關切需要……司法公開向前一步,離人民群眾就更進一步。
制度創新維護公平正義
『從立案到結案,各個節點的工作要點、時限要求、流程標准、崗位指引等嵌入信息化辦案平臺,從制度機制和利用科技手段清除權力尋租空間。』這是我省法院系統讓權力在有效管理和監督下運行、全力推進『打官司不求人』工作的一個縮影。
曾經,去法院辦案,求人幫忙已形成潛意識。針對這一情況,省高院提出『努力讓老百姓在全省法院打官司不求人』的承諾。全省三級法院聞令而動,剖析導致百姓感覺到『打官司難』『打官司求人』的問題及成因,強化審判執行管理和監督,深化司法公開,落實一次性告知、發放公開信和廉政監督卡制度,用好全省法院法官監督平臺,堵塞管理監督漏洞和『盲點』,讓權力在有效管理和監督下運行,讓老百姓不用求人打官司。
如今,案件勝得光明正大、敗得心服口服。讓『打官司不求人』落地見效得益於『一體化管理』手段。2019年,省高院以公正、效率、違紀違法等16項主要指標為考核內容,通過大數據統計分析,對全省所有法院進行統一排名。研發法官監督平臺,實行辦案『警示名錄』制度,對全省法官審判績效進行全省統一排名通報,倒逼法官鑽研審判業務,增強辦案能力,規范司法行為。
黨支部組建在法庭上
2021年,全省法院結案首次突破百萬大關,增量、增幅均居全國第二;組織兩批25件涉黑涉惡及『保護傘』案件同步公開宣判;歷時15年的華風國際商城項目『爛尾樓』案得以執結……優異成績的背後離不開省高院深度融合,將黨組織覆蓋在法庭的每一個角落。
把黨支部建在法庭,把黨小組設在團隊,把黨員形象亮在崗位,這是省高院黨建工作的又一新亮點。省高院結合法院內設機構改革,開展黨支部優化整合,推進黨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實現黨組織對審判執行工作全覆蓋;業務部門以審判團隊或合議庭為基本單元設立黨小組,綜合部門以科(組、室)為基本單元設立黨小組。各團隊黨小組在掃黑除惡最前沿、破解執行難第一線衝鋒陷陣,形成了破解重大疑難案件的一把尖刀利劍。
走進省高院辦公大樓,處處都有黨員乾警忙碌的身影,他們在崗期間擺放黨員桌牌,佩戴黨員徽章,亮明黨員身份,主動接受監督,立案、信訪等窗口單位黨員自覺踐行『四零』承諾,認真落實幫您辦、代您辦、預約辦等10項便民舉措,實現『門好進、臉好看、話好聽、事好辦』,抓黨建帶隊建促審判的格局正在全省法院系統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