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大慶油田踐行『綠色之約』 繪出生態畫卷
2022-08-05 07:53:3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楠 趙吉會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5日訊 『閱讀』大慶油田60多年發展歷程,能夠清晰地看到,油田在『端牢能源飯碗』的同時,始終把生態優先擺在開發建設的重要戰略位置,將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融入油氣勘探開發全生命周期,全力保護生態環境。

  『十三五』期間,大慶油田已重點部署20餘個綜合治理項目,喇薩杏油田創建成為國家級綠色礦山。截至目前,油田綠化覆蓋率達到18.6%,其中,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高達4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交出了高質量發展綠色答卷。

  黑色油田綻放綠色生機

  端午佳節期間,大慶市民王輝帶著80多歲的父母來到了位於馬鞍山的大慶油田碳中和生態園。重游故地,漫步芝櫻花海,穿越風車長廊,徜徉在馬鞍湖畔……綠樹環繞、花田和池塘相映成趣的美景讓一家人流連忘返。

  『22年前,馬鞍山地區的居民搬遷撤離,我們也是那會兒離開的,當地日漸荒涼。真是想不到啊,如今,這裡變成了讓人目不暇接的精美園區。』眼前的美景,讓王輝的老父親感慨萬千。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大慶油田提出『綠色發展開新局』『幸福生活開新局』,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美麗油田、幸福油田,通過專門機構保障、專項制度落實、專業隊伍建設,走出了一條綠色生態低碳和諧發展的『大慶之路』。

  最普惠的民生正是『滿眼綠色』。

  油田的綠色礦山建設不是簡單的『披綠』。

  結合油田產能開發特點,大慶油田以栽植景觀林為基礎,根據區域位置和周邊環境,進行湖泡治理、就近恢復濕地,並輔以休閑設施。

  空中鳥兒飛、草叢蛙兒叫、水下魚兒游,現在的果午湖生態示范區,已經很難讓人把它與那個曾經彌漫熏人臭氣的水泡子聯系到一起。

  如今的果午湖生態示范區裡,已有植物130餘種,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內的各類動物60餘種,更因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被推薦為中國石油首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地。

  綠色礦山一張藍圖繪到底

  一草一木皆風景,處處舊貌換新顏。

  生態文明建設,非一朝一夕之力。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大慶油田始終堅持油田產能建設到哪裡,生態修復就跟進到哪裡。

  為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大慶油田挖掘閑置土地增值潛力,改善油田生態環境質量,積極開展土地復墾、土地整治補充耕地、廢棄泥漿無害化處理制磚等新型項目,不斷創造新的效益增長點,促進綠色循環發展。

  『含油污泥處理後可燒制成磚,用於鋪設場站道路,實現資源化利用。』大慶油田水務公司副經理郝敬輝說。2021年,大慶油田通過治理歷史遺留含油污泥暫存點,全面恢復場地地貌。

  除此之外,還有融入油氣勘探開發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發展理念。

  采出水『零排放』。高含水開發後期,采出水總量越來越高。大慶油田從污染治理上發力,建設普通油層采出水處理站118座、油層采出水深度處理站124座、管網2501公裡,實現了采油廠內和老區采油廠之間的廠際連通。目前,大慶油田年處理采出水達6.1億立方米,處理采出水全部回注油層,實現了采出水『零排放』。

  含油污泥『變廢為寶』。大慶油田累計建成23座含油污泥處理站,年處理能力達49.07萬噸,回收含水原油7萬餘噸,渣土達到《油田含油污泥綜合利用污染控制標准》,用於鋪路和墊井場;建設泥漿處理站7座,年處理能力339萬立方米。

  綠色施工全過程。為有效控制施工作業對土壤造成的環境影響,大慶油田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工藝和技術。

  在井下作業方面,強制使用可重復使用防滲布,鼓勵作業隊伍采用連續油管作業技術,有效控制了作業污染;在鑽井作業方面,全面推廣泥漿不落地技術,為鑽井隊配備泥漿收集罐267套,使廢棄鑽井液處理方式由土地無害化處理轉變成泥漿現場收集不落地,全部進站集中處理。

  降低污染排放物。油田生產過程中全部使用天然氣作為燃料,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比燃煤減少3倍以上。

  投資8億餘元大力實施燃煤機組昇級改造、超低排放改造,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3項污染物排放濃度比燃氣排放標准還低3倍以上。

  同時,大慶油田加大揮發性有機物管控和天然氣回收力度,累計減排二氧化硫2.3萬餘噸、氮氧化物1.4萬餘噸、二氧化碳9萬餘噸、揮發性有機物39噸,為大慶340天環境空氣質量優良作出了貢獻。

  『播種』綠色,收獲成就。2020年1月,大慶油田躋身首批國家級綠色礦山名錄,這是油田綠色礦山建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

  點碳成金當起新時代『賣碳翁』

  大慶油田立足長遠,不斷探索農林輪作、碳匯交易等經營模式,通過新業務提昇土地附加值,為生態建設可持續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支橕。

  2020年11月11日,中國石油首個碳中和林項目落戶大慶油田生態管護公司所轄馬鞍山地區,天津碳排放權交易所為大慶油田頒發了《碳中和證明書》。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在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啟動,大慶油田參加首日全國碳交易,完成了集團公司和黑龍江省的首單全國碳配額交易,見證了中國碳市場發展的重要歷史時刻。

  如今,大慶共獲得簽發碳減排量450.3萬噸,合計交易碳減排量233.1萬噸。

  近年來,大慶油田緊跟形勢,研究對策,先後形成了『積極增強綠化經營能力,拓寬綠化創收渠道,努力走上持續循環發展之路』的理念及『近期開闢以綠養綠有效途徑,降低石油綠化成本,實現創收增效;遠期規模發展,形成產業接替,創造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綠化經營總體目標。

  如今,五大連池綠色有機農產品示范基地已完成10萬畝耕地綠色認證,其中2萬畝通過有機認證;老虎山郊野生態觀光園區種植、養殖和基礎建設基本完成,種植大田作物2.27萬畝,放養雞4000只,養殖老虎山莧香豬1500頭,年可生產棚室生態果蔬5萬公斤,實現種養循環;王家圍子水稻示范園完成40棟育苗大棚建設,實現水稻工廠化旱育秧,水稻種植由1000多畝拓展至3000多畝。

  按照『宜農則農、宜草則草、宜林則林』的思路,大慶油田通過物理和生物改良技術有機結合,將62畝鹽鹼地改造為水稻田,並大力發展林畜、林菌、林禽、林草等林下種植、養殖,實現多渠道創收……

  讓員工群眾盡享綠色福利、生態紅利。如今,大慶油田『顏值』不斷提昇,『氣質』越來越好,生態紅利持續釋放,生態自覺深入人心。

  綠色之約,不負青山不負人。

  從『油不落地』的綠色井場到數字化集成的站隊車間,從天然『碳庫』的碳匯森林到百鳥爭鳴的綠色油城,一幅絕美的生態畫卷,正在大慶油田徐徐鋪展開來。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