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積極踐行『兩山』理念,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
位於小興安嶺南麓的小城伊春,曾是我國主要的天然林采伐生產基地,被稱作『林都』。持續數十年的采伐,讓這片土地漸漸被『透支』。2013年,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如今伊春走出了一條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轉型發展之路。
連日來,全國各地接連出現高溫天氣,但是在黑龍江省伊春市,這裡的溫度始終保持在二十幾度。清爽的氣候、超高的森林覆蓋率,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來,開啟夏季避暑之旅。

總臺記者郭曉光:我現在在伊春市上甘嶺溪水國家森林公園內,我身旁的這棵松樹它的直徑達到了110厘米,工作人員向我介紹,它的樹齡在700年以上,在整個森林公園內,樹齡達到百年以上的樹木有6841株。

伊春,是一座被稱為『林都』的城市,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伊春先後為國家提供木材2.7億立方米,為祖國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由於長期砍伐,伊春林區可采資源幾近枯竭。2013年,伊春市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開啟了綠色轉型發展新征程。

伊春市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范洪彬:我們推進了造林和撫育工程,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建立林長制保護體系,伊春的森林資源得到了最大的保護。
近5年來,伊春市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達到23個,國家戰略儲備林基地建設39萬畝。加強生態保護符合長遠利益,一場產業轉型、生產方式調整的『綠色革命』,也在伊春同步進行。

從2019年秋季開始,上甘嶺林區實驗性種植林下參,截至目前已種植4000餘畝。當地還分地類種植五味子、刺五加等道地藥材,適時適量進行林兔、林鹿、林蜂等原生態養殖,培育可持續發展的森林經營體系。

伊春森工溪水林場分公司黨支部書記秦瑞亮:我們一定會把祖國北疆的生態安全屏障守護得越來越好,把林區轉型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
一項項生態產業逐步發展壯大,林區職工群眾由『閑得慌』變為『忙不停』。六年多來,溪水林場累計實現轉崗就業528人,人均收入由20707元增長到43200元,老林區煥發出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