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法治同行』活動,佳木斯市司法局立足司法行政職責,發揮司法行政職能優勢,以能力作風建設年為著力點,切實提高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助力鄉村振興,合力唱響新時代鄉村法治工作『最強音』。
握緊政策『指揮棒』,織密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一張網』。推動鄉村振興,需要更融洽的基層治理環境。為確保法律服務有效覆蓋,制定了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臺賬,明確了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標准。打造一局四中心市級公共法律服務大廳1個,一局三中心縣區級公共法律服務大廳10個,建設建立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91個,標准化建設或改造鄉鎮(村居)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273個。制定《關於建立佳木斯市非訴訟糾紛解決中心的實施方案》,建立非訴中心閉環運行模式。建立『四所一庭』銜接聯動工作機制,實現司法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和律師事務所100%全覆蓋。
把准服務『主基調』,統籌鄉鎮矛盾化解排查『一盤棋』。結合省司法廳全面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專項行動,著力整合資源,人民調解、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鑒定、律師、行政復議等部門都上主戰場,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鄉鎮,矛盾不上交』。目前設立個人調解工作室104個,協商調解件案件。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工作室在維護鄉村和諧穩定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完善體制機制,依托鄉村的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室)設立公證諮詢聯絡點233個,通過遠程視頻辦證5件。司法鑒定機構累計提供上門鑒定服務66次,快速處理案件132件,進一步強化各鄉鎮法律援助工作站(點)建設,為偏遠鄉村群眾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務。將涉及農民工和農業生產經營人員切身利益的勞動爭議、土地糾紛、環境污染等事項納入法律援助補充事項范圍,通過『綠色通道』對『三農』案件實行優先受理辦理。目前,各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提供涉農法律諮詢服務7875人次。辦理農村各類法律援助案件60件;對農村特殊群體實行免於經濟困難審查案件25件;對農村受援助人提供上門服務20餘次。
唱響文化『協奏曲』,擰成法治隊伍上下聯動『一股繩』。市縣區司法局組建了各級公益律師服務團,編輯了《居民法治宣傳手冊》《企業法治宣傳手冊》,打造一村一法律顧問,以微信答疑、法治體檢、現場解惑、巡回講座等多種方式為廣大村民宣講《農村土地承包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規,就農戶普遍關心關注的農村房屋租賃與買賣、宅基地、民間借貸等問題進行解答4120次。開展鄉村企業『法治體檢』18次,指導企業依法合規經營,進一步優化鄉村企業營商環境。開展鄉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深入偏遠鄉鎮開展『「典」亮生活』農村法律明白人培訓系列活動,每月通過空中課堂的方式,對法律明白人進行有針對性授課。目前,全市共選任『法律明白人』1437名,組織『法律明白人』培訓活動120次,持續推動鎮村普法工作的全面開展。以『三下鄉』普法宣傳專場活動為載體,通過提供法律諮詢服務、法治文藝表演、民法典專題講座等方式為農民群眾帶來展現龍江新時代新農村新面貌的鄉村普法盛會。為發揮法治文化陣地建設使用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因地制宜將法治元素融入公園、廣場、街道、景區,著力打造有特色、有影響的精品法治文化宣傳陣地50餘個,並通過興建『紅色教育基地』示范點,增設村級農家書屋、法治圖書角,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努力營造濃厚法治氛圍,讓法治陽光照亮百姓心田,為實現佳木斯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貢獻法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