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發布會直擊 | 黑龍江十年累計為國家貢獻糧食1.47萬億斤 糧食產量連續12年居全國首位
2022-08-15 22:07: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霍梟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8月15日訊 (記者 霍梟涵)15日,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舉行黑龍江省『非凡十年』主題系列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圍繞黑龍江省『堅定不移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做專題發布。會上,黑龍江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兆憲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黑龍江現代農業取得的豐碩成果。

  黑龍江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兆憲作情況介紹。

  ——這十年,黑龍江省認真貫徹落實『中國糧食、中國飯碗』重要囑托,堅決扛牢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推進『壓艙石』地位持續鞏固、『中國飯碗』端的更牢。

  十年來,黑龍江『三農』乾部和廣大農民胸懷『國之大者』,把多打糧、打好糧作為感念黨恩、銘記囑托的具體行動,累計為國家貢獻糧食1.47萬億斤,2021年,全省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573.5億斤,比2012年增長了253.8億斤,連續4年穩定在1500億斤以上,連續12年居全國首位,糧食產量佔全國1/9強,始終成為國家糧食安全分量最重的一塊『壓艙石』。今年初,黑龍江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擴種大豆和油料的重要指示精神,實施大豆產能提昇工程,新增大豆種植面積1000餘萬畝,為提高國產大豆自給率展現了龍江擔當。目前,全省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各種農作物長勢喜人,有望再奪農業豐收。

  ——這十年,黑龍江省持續踐行『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重要要求,加快推進規模化、數字化、現代化大農業發展,使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底氣更足、支橕更強。

  黑龍江省聚焦做強種業產業,全力推動種業振興,主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種植面積佔比87%,實現水稻、大豆、小麥種源完全自主。今年完成寒地作物種質資源庫擴建,保存能力達到20萬份,位居全國前列。累計建設國家級良種繁育基地19個、農作物專家育種示范基地16個。大力實施『藏糧於技』戰略,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8%,創建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基地4個,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138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協同創新體系31個,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穩定在95%以上,為農業振興插上了科技翅膀。生物育種、智能農機、衛星導航、航化作業、病蟲害在線監測等技術廣泛應用,黑龍江打造全國數字農業示范區、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區、農機裝備推廣應用先導區的基礎更堅實、信心更堅定。

  ——這十年,黑龍江省聚焦做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深度文章,加快推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產業振興蓄勢前行。

  黑龍江省圍繞提高『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產業鏈層級,打造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萬億級產業集群,大力實施現代農業振興計劃,做大做強優質糧食、現代畜牧、生態林下、寒地果蔬、冷水漁業和特色農業等六大優勢產業,努力提昇多樣性食物供給能力,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全省累計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9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5個、農業產業強鎮51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96個,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1903家,助力龍江『原字號』農產品產業鏈延伸集聚、價值鏈加速提昇、供應鏈穩固暢通。大力發展現代畜牧產業,以『兩牛一豬一禽』為重點,實施優質肉奶禽類產業提昇工程,肉蛋奶供給能力持續加強,乳制品加工能力、奶粉產量和嬰幼兒配方乳粉產量均位列全國首位。

  ——這十年,黑龍江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加快農業全面綠色轉型,綠色發展的底色更加彰顯、動能更加充沛。

  十年來,黑龍江省堅持綜合運用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大力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累計建設高標准農田9141萬畝,探索創新黑土耕地保護『龍江模式』『三江模式』,全省耕地質量等級平均為3.46等,比東北黑土區高0.13個等級。如今,5600萬畝黑土耕地保護利用示范區立起標杆,『5+2』七級田長制全面鋪開,《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條例》穩步實施,重視和保護黑土地的共識不斷凝聚。黑龍江是全國發展綠色食品最早、面積最大的省份,全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8816.8萬畝。黑龍江堅持綠色築底、質量護航,打好寒地黑土、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建設全國最大的綠色糧倉、綠色廚房,全省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數量168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

  ——這十年,黑龍江省把『堅定不移深化農村改革』作為動力源泉,加大推進新形勢下農村各項重點領域改革力度,農村各類資源要素加速集聚,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十年來,黑龍江省堅持下好改革先手棋,圓滿完成『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任務。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斷深化,啟動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率先完成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省10026個集體經濟組織組建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或經濟合作社,105個縣(市、區)建立了農村產權交易市場,今年在全國率先開展優化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環境試點,農村發展潛力得到釋放。聚焦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15.67萬個。實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整省推進,開展墾地合作,全程托管服務面積超3000萬畝。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進共同富裕,農民收入增速始終保持高於全省GDP和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廣大農民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昇。

責任編輯:江科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