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9日訊(記者 楊帆)8月19日是中國醫師節,在地球另一邊的西非利比裡亞,中國(黑龍江)第15批援助利比裡亞醫療隊的9名醫生在那裡度過自己的中國醫師節。『這是我從醫的第13年,為了一份醫者的職業信仰,在異國從事醫療合作工作,這個醫師節有了特別的意義。』黑龍江第15批援助利比裡亞醫療隊隊員、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安翥鋆說。
安翥鋆熟練掌握呼吸機、血濾機、床旁超聲、氣管插管、各部位超聲引導穿刺等醫療技術,擅長各科危急重癥病例的搶救性治療。他本科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期間作為醫大二院神經內科陳麗霞教授的學生,受原醫大二院心內科鄒亞男教授指導,在畢業前即已掌握心內科、神內科常見病診治。2018年完成國家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並師承哈醫大一院趙明雁教授,順利攻讀完成重癥醫學碩士學位。在工作期間,通過努力先後取得重癥、心內、神內、呼吸、內分泌、藥師等從業資質。自費購買儀器學習急癥超聲知識,門急診執業期間,免費隨訪、指導門診後用藥300餘人。
『目前,我是以內科醫生身份受國家聘任來到利比裡亞的,我們的到來他們很激動,據院長介紹,利比裡亞缺少受過專業培訓的本地內科醫生,多是海外聘用來的外國醫生,以及中國的援助醫生。所以我想,除了為當地百姓提供醫療服務,或許我可以在本地醫生的培訓上做一些工作。』安翥鋆說。

對於醫生這份職業,安翥鋆覺得這份職業學齡跨度長,畢業到獨立執業仍需要一個漫長的磨煉期,這期間離不開個人的持續努力,家人的支持。對他來說,選擇從醫,就等於選擇了更有價值的人生,因為每每從死神手中救回一個病人所能獲得的成就感是其他行業無法得到的,這種成就感迅速簡單、直擊人心。『隨著年齡和經歷的增長,我已經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醫生,在這些年抗擊疫情的日子裡、在新冠病房的支援工作中、在參加援非醫療隊的日子裡,都讓我獲得了自身價值感,不是所有的職業都能夠有這個機會、能力回報祖國、回報社會的。』安翥鋆有點自豪地說。
對安翥鋆來說,這個節日也沒有那麼特別,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我就希望在接下來的一年裡,能與其他8名中國(黑龍江)第15批援助利比裡亞醫療隊的隊員,與JKFMC醫院合作交流,做好醫生的本職工作,做好國家賦予我的任務,向海外講好中國醫生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