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3日訊 對於生活在大乘寺附近的居民來說,家門口的大乘寺排澇調蓄池公園,池水碧波蕩漾,水面飛鳥滑過,岸線綠植遍布。夏末秋初,氣候宜人,涼爽的傍晚,行走在一步一景的岸邊,頓感心曠神怡。
可是,就在幾年前,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由於上游泵站管道內有私接污水排入,導致經泵站排入滯水池的水源受到污染,加之多年未進行清淤,致使大乘寺滯水池水質差,水體四周缺少綠化,夏季時岸邊野草叢生,秋季時枯萎的野草沈入水中,致使水體顏色發黑,對附近環境造成危害。這座承擔著雨水排澇任務的調蓄池成了一個水域面積1.56萬平方米,淤泥厚度1.52米的典型城市黑臭水體,猶如一塊膿瘡傷害著城市的『肌膚』。

東湖公園水面及東湖明渠。
2016年,市住建局排水管護中心全面啟動了包括大乘寺滯水池、南部雨水乾線、東湖排水明渠和東湖公園水面,共計四處城市雨水排放系統調蓄池的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工作人員采取『一水一策』和『一水一清單』,對大乘寺滯水池承接的四座雨水泵站上游雨水管道安排集中排查,特別是實施了對新華組團等居民小區大規模混流串流改造項目,從源頭減少污水進入雨水系統的水量,有效改善了水質環境。2018年至2019年,市排水管護中心排查又發現163處污水進雨水系統的接入點,並及時對接入點進行了封堵、截流。齊齊哈爾市還充分發揮『河湖長制』在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加強統籌謀劃,調動各方密切配合,協調聯動,按照治理時限要求,確保大乘寺滯水池的黑臭水體治理到位。
領著外孫子散步的尚德小區居民王蘭說,附近有這樣一個髒兮兮的黑臭水池,當時買房子還挺猶豫的。『沒有想治理後變得這麼漂亮,一到節假日,有不少市民來這兒拍照游玩。』從黑臭水橫流到一池碧波蕩漾,環境的改變不僅讓居民樂開了花,更提昇了城市的內在品質。
一個城市的水系如同血管,不但要緊盯水體污染,也要解決上游管道、收水井等『小微水體』污染,水岸同治,纔能標本兼治。

南部雨水乾線(尚德公園水面)。
據市排水管護中心總工程師翟齊介紹,近年來,管護中心采取水岸同治的方式,利用岸線自然生長的蘆葦、水蔥、香蒲等挺水植物串根生長淨化水質;在岸線周邊播撒草籽、栽植綠籬、垂柳起到保持水土作用;每年春季投放鯉魚、鯽魚等500多斤魚苗到大乘寺滯水池,通過濾食浮游藻類實現水體氮磷營養級轉化,進而保持水質純淨;持續清理岸線垃圾和雜草,打撈水體漂浮物,保持水質環境;為促進水體流動、曝氣增氧、增強水體自淨能力,已安裝10臺推流式及湧泉式曝氣機。由於今年雨水比較大,排水管護中心全力做好雨水管網的清掏工作,及時開啟初期雨水棄流,減少降雨期間污染物進入水體。對水草及漂浮物反復打撈,並對水體進行常態化水質監測工作,及時提供水體水質變化依據,發現問題進行專項施治。
市排水管護中心積極開展長治久清工作,從水上到陸上,從上游到下游,全流域、系統性、不折不扣地進行治理。經過近六年連續整治,四處黑臭水體水質情況得到明顯改善,極大地改善了水動力條件,實現了水體清潔、岸線美麗,過去的『龍須溝』變成今天的『清水渠』,還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2018年,四處黑臭水體順利通過生態環境部、住建部黑臭水體整治專項督查;2019年全部消除黑臭,黑臭水體整治初見成效;2020年第二、三季度現場采樣監測結果顯示,四處黑臭水體四項指標全部符合相關要求;2021、2022兩年全省交叉水質互檢四處水體水質均達標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