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出,我省各類對外開放試驗區深入貫徹落實省委關於打造我國向北開放合作新高地的決策部署,克服新冠疫情、俄烏衝突等對人員往來、跨境運輸、外向型企業經營造成的嚴重影響,積極探索開發開放的新業態、新模式、新經驗,以開放『試驗』促進創新、以創新倒逼改革,不斷釋放政策機遇綜合效應,帶動全省開放程度不斷加深、開放層面持續擴大、開放水平明顯提昇。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大力支持對外開放試驗區改革創新,構建了多重疊加的政策高地。通貿興邊以來,我省始終走在中俄經貿合作的前列,鑄就了沿邊領先的經貿實力。各試驗區充分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連接點、接合部作用,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暢通『東出西聯、南下北上』的跨境運輸通道,確立了向北開放的樞紐地位。各試驗區既種好『試驗田』,又種成『高產田』,培育了特色鮮明的產業體系。同時還重點發展跨境電商,成功開闢『哈爾濱—綏芬河—葉卡捷琳堡』『哈爾濱—黑河—葉卡捷琳堡』跨境電商陸運通道,活躍了創新引領的新興業態。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建設『開放龍江』,實施新時代沿邊開放開發專項行動,構築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賦予了對外開放試驗區新的內涵,提出了更高要求。報告提出,要堅持『五種思維』,統籌『五個關系』,即堅持系統思維,統籌自貿試驗區與其它試驗區的關系;堅持辯證思維,統籌『危』與『機』的關系;堅持精准思維,統籌『防控』與『發展』的關系;堅持創新思維,統籌『審慎』與『包容』的關系;堅持聯動思維,統籌『貿易』與『加工』的關系。同時,要提昇『五種能級』,推動『五個轉變』,即提昇貿易能級,推動雙邊合作向多元市場轉變;提昇集運能級,推動運輸通道向樞紐通道轉變;提昇產業能級,推動過路經濟向加工經濟轉變;提昇業態能級,推動傳統貿易向新興貿易轉變;提昇創新能級,推動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