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5日訊(記者 楊帆)25日,黑龍江省召開『非凡十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圍繞全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不斷激發振興發展動力活力』做專題發布。黑龍江是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產區,長期以來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全省農業戰線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全力推動現代農業建設,紮實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積極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實現了農業產能提昇、農村加快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李文德進行情況介紹。
在全國率先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為探索農村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盤活農村沈睡的集體資產,2017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黑發〔2017〕7號),是全國第一個省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性文件。到2019年底,黑龍江省率先完成了國家改革試點任務。目前,全省已有10026個集體經濟組織組建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或經濟合作社,佔集體經濟組織總數的99.9%,改革時點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1793.8萬人,量化經營性資產189.6億元,明晰了集體成員與集體資產的關系,將集體公共所有的收益權量化到戶到人,形成了既體現集體優越性,又調動農民個人積極性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2020年,省人大又頒布了全國首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集體經濟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省農業農村廳還陸續出臺了《關於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的意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證管理辦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備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體系。
2021年4月,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全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回資金27億元、集體資源286萬畝,促進了集體經濟發展。去年,全省農村集體淨資產達到516.9億元,當年實現收入76.5億元。
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農業規模經營全國領先
目前,全省在市場監管部門登記注冊的家庭農場數量6.17萬家,建設省級示范家庭農場1564家。全省農民合作社數量達到9.5萬個,其中省級示范社877家。2021年,全省50畝以上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到1.47億畝,佔耕地總面積的61.5%。規模經營有效提昇了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促進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我省建設具有龍江特色的現代化大農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農業生產托管走在全國前列 有力促進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效銜接
黑龍江省聚焦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持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基層供銷合作社等各類主體大力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服務。2021年,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整省推進試點,落實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示范縣20個、試點縣29個和示范鄉鎮100個,全省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達到1.48億畝次,服務小農戶190多萬戶,完善了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進一步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其中2021年全程托管服務面積2042萬畝,今年超過3,000萬畝,在不改變農戶經營權的前提下,優化了生產要素配置,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實現了服務主體與農民雙增收,創新探索出具有我省特色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龍江模式』。
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產業融合步伐進一步加快
2016年以來,全省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釋放一產『接二連三』功能,加快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加速推動『糧頭食尾、農頭工尾』頭尾銜接、頭尾一體、整體昇級,延伸農業產業鏈,打造優質供應鏈,形成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態勢,加快解決我省農業『量大鏈短』問題,有力促進了黑龍江綠色大基地、大糧倉向大糧商、大廚房、大工廠的產業化昇級。2021年,全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632家,帶動農戶數274.8萬戶。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和營業收入分別達到4601個、43.3億元。
下一步,省農業農村廳將按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的奮斗目標,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以新擔當新作為努力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和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