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31日訊 近年來,建邊農場有限公司破解大豆畝產高寒地區制約,積極落實北大荒集團『糧食統營』戰略,不斷推動『大豆集散中心』建設,以『青豆變黃豆』為基礎,力爭『黃豆變金豆』,從而撬動市場經濟杠杆,努力向農產品『訂單+期貨』的現代化運營模式進軍。
區域引繁試驗 大豆黃了
建邊農場有限公司地處我省第五積溫帶與第六積溫帶交界處,年有效積溫只有2000℃。過去,農場一直沒有特別適合本地區的大豆品種,一遇到春寒、秋澇或者早霜之類的自然災害,大豆就變成了『白豆』或者『青豆』,黃豆『不黃』的情形屢見不鮮。
為篩選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質、高產、抗逆品種,公司積極與北大荒墾豐種業、嫩江市遠東種業有限責任公司研發團隊以及省農科院黑河分院等科研機構合作,歷經4年的引繁試驗示范,篩選出10餘個優良、高抗、完熟的大豆品種,形成了早熟、中熟和晚熟搭配完備的第五、第六積溫帶專用品種種植基地。
同時,公司又先後引進試驗了20多個大豆品種,經過逐年的試驗、對比和淘汰,全田推廣了4個適宜本場種植的品種。2020年完成了全田大豆品種更新換代,當年黃豆畝產300斤,基本接近九三分公司其他農場的平均水准;到2021年大豆以龍墾309、龍墾306、北豆53為主栽,搭配黑河53、黑科56,合作繁育嫩奧系列品種,引種黑科59後備品種,徹底取消了所有越區種植品種。
2021年,大豆平均畝產達到了353.34斤,最高產量達到了每畝453.34斤,蛋白、脂肪兩項主要指標甚至超出了規定標准,成為建場57年來的奇跡!從領導到職工不約而同感慨:建邊的大豆終於『黃』了!
2022年,農場有限公司積極承擔了『國家北方春大豆超早熟區域試驗』和『黑龍江省農作物品種(大豆)區域試驗』項目,對黑科67、甘豆5號、華疆89、金育2號、黑科103、東生16等近30個大豆品種,繼續在品種引進、繁育、更新和換代上下功夫,向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要效益。
糧食統管統營 效益高了
為實現『糧食統營』效益最大化,2021年,農場有限公司在繼續盤活場內土地、推行土地經營機制改革的同時,一手抓農場職工在周邊外包的『開荒地』,一手抓周邊鄉鎮村民和林場職工的『自營地』,積極開闢周邊『域外』糧食市場。
通過『雙控一服務』,推行土地模擬股份制經營,實現『統供』『統種』和『統管』。2020年股份制經營組織實現純利潤4685萬元,相當於每戶每年增收1.21萬元;2021年,職工自願組成6個合作社,所有農業職工家庭均入股合作社,集體承包近7萬畝耕地,近2000戶職工成為股東,擁有了細水長流的財產性收入。生資統供率也達到100%,為糧食『統營』提供了體制機制保障。
同時對場內承包了周邊林場20多萬畝『開荒地』大豆的職工群眾公開承諾:秋收時為種植戶提供機車和曬場服務,銷售時,同等市場價格下敞開收購,糧食款一天一結算,短程運輸費用由農場承擔。
秋收結束後,公司又組成7個收購小組40多人分赴地方鄉鎮、林場70%以上的農戶家庭,把服務質量作為樹立農場信譽的根本,加強對農戶的宣傳和服務,做到了服務中上門,收購進村屯。同時積極為交糧農戶提供車輛,售糧車輛隨到隨卸,極大地激發了農戶的售糧熱情。
2021年,農場有限公司全年收銷大豆45000噸、玉米20570噸、小麥4000噸、高粱450噸,糧食統營利潤739萬元以上,完成年度指標的140%。其中『域外』收銷大豆16800噸、玉米6250噸、小麥1000噸,實現營銷效益330萬元,佔總利潤的44.6%。
建設集散中心 前景廣了
在北大荒農墾集團『三大一航母』的藍圖中,建邊農場有限公司給自己的區域定位就是『爭做新型糧食供應商,打造農業航母補給艦』,建設『農墾北極』經濟強場。要想做到這一點,除了現有產業的昇級改造,農場還將用3年時間在第二管理區建設『九三(建邊)——嫩江以北大豆集散第一地』。
大豆集散地是以集團『三庫一中心』為指引,建設以現貨為主的『倉單式交易中心』,可輻射周邊鄉鎮農村305萬畝耕地和農產品資源,年糧食產量在50萬噸以上。預計投資1.5億元,一期投資9000萬元,庫容10萬噸;二期投資6000萬元,庫容10萬噸。2022年,農場整合項目資金已投資建設500噸烘乾塔2座,鋪設曬面20000平方米。
項目建成後,將成為黑龍江西部大豆交易量最大的集散中心,不但能為周邊鄉鎮農戶、林場職工增加收入,更可以成為集團和九三分公司現代化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點。集散中心將利用農場有限公司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先進經驗,通過集團『雙控一服務』控制前端投入品、後端市場和整個生產過程的專業化服務,為周邊鄉鎮、林場提供先進的、現代化的生產管理模式,提昇周邊鄉鎮、林場糧食作物的標准和品質,在不斷強化『生產、加工及存儲』等服務能力的基礎上,為實現『訂單+期貨』的糧食集散經營提供堅實的糧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