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19日訊 鄉村要振興,規劃須先行。日前,地處偏遠的海倫市長發鎮長華村也有了自己的村莊規劃。在省自然資源廳的幫扶下,由省國土空間規劃研究院編制的《長華村村莊規劃(2021-2035年)》已基本完成。
『有了村莊規劃,長華村下一步怎樣搞鄉村建設、怎樣振興富硒產業就有了發展方向。這都多虧了省自然資源廳派到我們村的工作隊。』看著眼前的村莊區域規劃圖,村黨支部書記孟廣義深情地說。
長華村是省自然資源廳定點幫扶村,自2015年以來先後派出四批駐村乾部。現任駐村第一書記劉博是2021年省自然資源廳派出的首批駐村工作隊隊長。
剛駐村時,劉博帶著工作隊員天天往村民家裡跑,一邊盡快熟悉村情民情,一邊增進與村民間的感情。
村民於萬林患小兒麻痺,一到雨季,家裡院子就泥濘難行。劉博和工作隊員自籌經費購買了紅磚,為他家鋪設磚路。於萬林激動地說:『感謝共產黨派來一支好工作隊,以後下雨再也不用擔心出不來屋子了。』
有村民反映,村內1處危橋和3處破損路面嚴重影響交通出行,存在較大安全隱患。他們就與海倫市交通運輸局溝通協調,爭取到了維修項目支持。為不影響秋收期間農用車出行,加緊施工。
『長華村發展鄉村產業必須立足自身獨特的資源稟賦,圍繞完善產業發展鏈條,重點突出市場終端銷售,纔有可能逐漸殺出一條產業振興之路來』,劉博對記者坦言。
為了推動長華村富硒產業走向規范化、規模化和市場化,去年8月,他們依托當地富硒資源,幫助長華村申報成功全國首批天然富硒土地認定名單,長華村的富硒農產品有了一張權威『名片』。他們還爭取183萬元資金建設了大米加工廠,年生產能力達到4000噸以上,滿足全村及周邊1.3萬畝水田的加工需求,從種植到加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業鏈條;引入成熟的稻米生產銷售企業,以每斤水稻高出市場0.2元的價格與村民開展富硒水稻訂單種植,僅此一項每年就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帶動村民務工增收20萬元以上、帶動村民種植富硒水稻增收30萬元以上。目前,工作隊正在與廣東和陝西客商積極對接,力爭在擴大市場份額和打造富硒高端米方面有所突破。
工作隊員馬振東具體負責長華村富硒大米的銷售幫扶工作。他告訴記者,品牌建設是產業興村的重中之重,長華村自主商標『嘻娃娃』系列農產品相繼登錄832、京東、小康龍江等平臺,年銷售達70餘萬元。『長華村的富硒產業發展思路越來越清晰,真正體現出富硒健康功能米價值的那一天越來越近了。』
『最直觀感受是村屯裡能夠見到的人非常少,必須通過編制村莊規劃合理布局長華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駐村工作隊員孫得盛是2020年北京大學選調生,也是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
長華村常住人口不足在籍人口的四分之一,分布在7個自然屯,點多面廣,住房大量閑置,村屯治理難度大,亟待通過村莊規劃引領解決這一問題。他們積極爭取為長華村幫扶編制村莊規劃。為提昇規劃內容的前瞻性、科學性和針對性,在充分尊重村民意願的基礎上,工作隊多次協調省、市、鄉鎮的規劃管理業務骨乾,對村莊規劃編制開展調研把脈和實地對接。目前,該規劃已基本編制完成,將於近期審批實施。長華村未來15年內集體土地利用和生產生活空間布局將得到進一步優化。
『我們駐村期限是兩年,現在已經過去大半,但長華村距離實現「五大振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劉博心對工作充滿了緊迫感。他相信,只要抱有一顆赤子之心,握緊省自然資源廳一任接一任傳下來的幫扶接力棒,長華村一定會迎來鄉村全面振興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