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瀚龍江、沃野千裡、物產豐富。黑龍江廣播電視臺推出系列報道《黑土優品》,全景展示黑土地上質量、安全、信譽俱佳的綠色有機農產品。本期我們走進『全國鮮食玉米產業示范區』綏化,看農民如何爭分奪秒,確保優質鮮食玉米鎖『鮮』、上市。

眼下,正是綏化市北林區鮮食玉米的豐收季。雖然現代農業的科技已經能夠取代很多人工作業,但鮮食玉米的采收依然離不開最朴實的雙手。
高過頭頂的鮮食玉米一眼望不到邊,人工采收能夠將損失率降到最低,100多名農民分成三組,快速采收玉米。
鮮食玉米最佳采收期只有3到5天,為了保證鮮嫩的口感,中瑞實業將兩萬畝玉米基地分成400多塊地,分10個批次種下去,哪塊地什麼時候收,怎麼收,基地負責人劉志鵬有自己的『秘訣』。

黑龍江中瑞綠色果蔬實業有限公司種植基地負責人劉志鵬:扒開以後輕輕一捏,胚乳裡面有一股黏漿,慢慢地淌出來,如果一捏輕易破碎了,就是太嫩了。太嫩上機器破損率太大,太老了會影響咱們玉米的口感,現在正是最佳采收期,不老不嫩。

鮮食玉米摘下來後要在6個小時『黃金期』內加工,時間長了口感打折、甜度也會下降。前後五分鍾,5噸玉米就裝滿了翻斗車,農機手關成軍忙得連車都不下。

黑龍江中瑞綠色果蔬實業有限公司農機手關成軍:吃的這都有,自己帶的月餅、火腿腸,三春沒有一秋忙,搶收多賣,多拉快跑,掰完就給錢。

嫩玉米不過夜,掰下來就馬上運往5公裡外的加工廠,通過脫皮、去頭去尾、清洗消毒、高溫滅菌等環節,一氣呵成,實現從原料到產品的蛻變。在生產車間,工人們練就了『火眼金睛』的本事。那些籽粒不飽滿、顏色發暗的玉米都會被挑出來。
今年,綏化市鮮食玉米種植面積突破100萬畝,約佔黑龍江省一半。綏化市規模以上加工企業72家,可實現總產值34億元以上。


綏化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郭洪祥:我們從政策上制定了鮮食玉米產業發展規劃,把重點農業支持項目向基地企業傾斜,在產業發展上在種植模式上技術上努力培養一批人纔。現在綏化鮮食玉米牌子越做越亮、越做越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