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9月23日訊 21日,思靈機器人北方基地項目在哈爾濱新區正式啟動。短短兩個月時間,完成裝修、投入生產,隨著產能的釋放,企業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思靈機器人北方基地項目由AI智能機器人明星企業思靈機器人投資建設,該公司是目前世界范圍內成長最快和估值最高的智能機器人『獨角獸』企業。
『落地哈爾濱新區有3個主要原因,一是我的家鄉情結,二是哈爾濱市外事辦「店小二」式的招商服務,三是哈爾濱新區、深哈產業園與我們企業調調很「搭」的發展環境。』思靈機器人北方基地項目總經理邵文迪說。
2018年,思靈機器人成立,在中國北京和德國慕尼黑設立雙總部。公司擁有國際頂尖的技術應用和研發團隊,創立兩年即獲得高瓴創投、紅杉資本、線性資本等大型基金機構的垂青,各輪融資進展順利。
2020年9月,在『2020哈爾濱全球華商線上招商會』上,思靈機器人與哈爾濱市外事辦結緣,並簽署項目引薦合作備忘錄。此後,哈爾濱市外事辦持續跟蹤服務,歷時兩年為企業落地哈爾濱全力掃除一切障礙,誠懇招商贏得收獲。
『陪伴項目的兩年,是見證思靈機器人飛速發展的兩年。』哈爾濱市外事辦主任曹儒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思靈機器人累計獲得融資超4.3億美元,估值逾15億美元。其迅猛發展的勢頭在全國備受矚目,深圳、蘇州、鄭州等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紛紛向其投遞橄欖枝,想以絕對政策優勢吸引思靈機器人投資建廠。面對多重選擇,企業總部內對於布局哈爾濱開始出現不同聲音。
針對這一狀況,哈市外事辦立足『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要求,主動出擊,分析形勢,找准差距,放大優勢,本著為項目負責到底的宗旨,站在企業發展角度考慮問題,梳理、集納省市各項招商政策,展示發展前景。通過加強溝通聯絡,與企業建立起充分信任。
『我們和外事辦的工作人員不是簡單的招商關系,已經建立起了深厚的兄弟姐妹情誼。』邵文迪說,他在德國期間,每天下午6點多,都會接到哈市外事辦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溝通項目推進過程中碰到的難點、堵點。
『往往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邵文迪說,兩地6個小時的時差,當時的哈爾濱正值午夜。
正是這樣數十個跨國連線的不眠夜,堅定了邵文迪落地哈爾濱的信心,也正是這樣數十個不眠夜,使項目的推進沒有因為疫情而耽擱。
『對於市場廣闊、發展迅速的企業來說,項目落地每拖延一天,就會多一分風險和損失,同時,也會為政府招商、留住項目增加不確定性。而我們用心用情高效服務本身,也是在展現哈爾濱良好的營商環境。』曹儒說。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哈市外事辦沒有只顧『一頭熱』,而是從長遠出發,兼顧企業和政府雙方利益。同時,做好服務項目的『勤務員』,攜手企業制訂、修整、完善項目推進方案,先後協助組織企業與時任項目牽頭市領導、深哈產業園、哈爾濱新區招商集團以及其他各相關部門召開項目推進工作會十餘次,呈報市領導及上級部門各階段進展情況報告29篇。
恰逢龍江發展數字經濟系列利好政策出臺,在哈市外事辦的全心全力協助下,在哈爾濱新區與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立項終於達成共識。2022年8月,思靈機器人科技(哈爾濱)有限公司與哈爾濱新區在2022世界5G大會上簽約,標志著思靈機器人北方總部正式落戶哈爾濱新區。
根據協議,思靈機器人北方基地作為集研發生產於一身的綜合性基地,建設有思靈機器人北方總部、中德機器人系統與產業技術研究院和職業教育共享中心。項目建成投產後,企業將進入快速發展期,未來5年,團隊將擴大至200人以上,計劃培養至少5000名機器人產業工人,總營業收入不低於10億元。同時,哈爾濱思靈機器人已與華能集團、中航工業、富士康等大型頭部企業以及哈工大、哈工程、西北工大等高校院所達成意向合作訂單,預計年內產值達1.2億元。
『項目一期我們利用深哈產業園已建成的廠房裝修改造,總面積7000平方米,可年產1500個機器人。』邵文迪告訴記者,公司預計3年內產值達5億元。按公司規劃,最遲將在2024年開工建設項目二期,即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的生產基地。
『哈爾濱有母校哈工大,有發展機器人產業的科教優勢和人纔優勢;哈爾濱新區和深哈產業園優良的政策、先進的理念與企業的品位一致、步調一致、方向一致,構建了適宜團隊成長的土壤和生態。』分析落地哈爾濱新區優勢和未來發展潛力,邵文迪信心十足。他說,相信北方基地的落地有助於吸引培養高端青年技術人纔,為哈爾濱市智能機器人產業建鏈、補鏈、強鏈提供有力支橕,必將實現企業自身成長與城市產業發展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