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工收割。
黑龍江日報9月23日訊 田疇似錦千重浪,稻花香裡迎豐年。9月22日,黑龍江2022中國農民豐收節哈爾濱·五常慶祝活動,在五常市喬府大院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舉行。喜慶豐收的歡歌笑語中,249.1萬畝水稻開鐮收割。今年,五常市糧食種植面積441萬畝,預計總產量38.76億斤,比去年增產1億斤。玉米、水稻、大豆等三大作物豐熟程度,達到近十年最好水平。
五常是我省農業大市,始終把多打糧、打好糧,作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具體行動。今年,五常市挖掘耕地潛力,水稻種植面積增加10萬畝。統籌疫情防控和糧食生產,今春,三大作物全部播在豐產期;金秋時節,『搶』字當頭,全力奪取農業大豐收。
記者在五常市喬府大院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現代農業產業園看到,正待收割的水稻穗粒飽滿,隨風搖曳。現場工作人員說,每年秋分節氣一到,水稻就開鐮收割。今年風調雨順,產業園種植的原生態有機稻米豐產又豐收。
五常市年產優質稻米70萬噸。倡導科技農業,五常市利用生物技術,推廣優良品種,五常大米綠色種植全域覆蓋。參照國際好大米標准,五常市針對稻米從良種繁育、浸種催芽、收割倉儲到加工銷售的27個流程99道工序,制定了八方面地方標准,手工插秧收割,全程精耕細作。
實施黑土地保護提昇工程,提昇糧食作物綜合生產能力,五常市推行不用化肥、不用農藥、不用除草劑的『三不用』行動。今年投資1.24億元,打造了10萬畝高標准水田,同時開展13萬畝水稻高產高效示范區建設。
強化田間管理,五常市今年投入500萬元,進行了百萬畝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實現田間防災減災。
喜獲豐收,顆粒歸倉。秋分時節,五常市超前布局,應收盡收,一望無際的金色稻田,鋪陳出喜人的豐收畫卷。農民們手握鐮刀,揮汗如雨。收割後的水稻排列出整齊的『稻碼子』,在天然大曬場中自然晾曬,綻放稻米最好的味道。
利用晴好天氣,五常市發揮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用,調集大型收割機,在高標准農田裡往來馳騁,24小時不間斷作業,加快秋收進度。同時,動員各方力量,對田間積水嚴重的地塊,做好農田排澇工作,力爭顆粒歸倉。
據了解,近十年來,五常市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137.41萬畝,為國家種植優質糧食411.36億斤。2021年,五常大米實現銷售收入110多億元,稻米產業經濟效益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