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日報9月28日訊 糧食生產『十九連豐』實現在即,糧食產量穩定在240億斤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8.3%,綠色有機認證面積發展到1124萬畝;肉蛋奶產量始終保持在100萬噸以上;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值突破千億元,8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入圍2021中國農業企業500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組建村集體經濟合作社1926個,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15萬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經驗全國推廣……十年奮斗,碩果累累,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黨的十八大以來,哈爾濱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聚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不斷增強,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可喜成果,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新成就。
綠色發展托起『十九連豐』 『哈字號』農產品享譽全國
2012年到2021年,十年間哈爾濱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增加204.8億元,2021年絕對量1196億元,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首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800元增加到21512元,實現翻番的歷史性跨越。
這十年,全市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為我省糧食安全『壓艙石』地位做出了省會貢獻。糧食種植面積始終穩定在3000萬畝左右,糧食產量穩定在240億斤以上,佔全省的16.3%。去年糧食產量達到253億斤,實現『十八連豐』。今年,全市落實糧食種植計劃3127.1萬畝,大豆播種面積達到368.8萬畝,超額完成省定計劃目標,『十九連豐』實現在即。生豬產能穩定在320萬頭以上,肉蛋奶產量始終保持在100萬噸以上。
這十年,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全面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劃定任務。全面建立『4+2』六級田長責任體系,落實黑土地保護示范區826萬畝。拖拉機擁有量33萬臺,大中型配套農具46.7萬臺,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8.3%。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綠色有機認證面積1124萬畝,供給品質穩步提昇。
這十年,鄉村產業加快轉型發展,冰城農產品品牌享譽全國,農業資源優勢充分釋放。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延長農業產業鏈、提昇價值鏈,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583家,產值突破千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4.5%。九三糧油、東方集團糧油食品、雙城雀巢等8家企業入圍2021中國農業企業500強。尚志食用菌、賓西雪花肉牛被列為全省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重點建設項目。『五常大米』品牌價值達到703.27億元,位列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百強榜第5名,連續7年蟬聯地標產品大米類全國第一;方正、通河和延壽大米分列全國百強榜第24、25和32位。
這十年,『三農』改革破冰先行,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市試點任務。組建村集體經濟合作社1926個,建成市縣鄉三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累計完成產權交易額3.54億元。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15萬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達到450萬畝,帶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到60%。巴彥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經驗在全國推廣。
未來五年,哈市堅定『四個農業』主攻方向,瞄定打造『現代農業之都』目標,全力推動『三農』重點任務落實,全市玉米和水稻種植分別穩定在1700萬畝和900萬畝以上,大豆擴種到400萬畝左右,為夯實龍江糧食安全『壓艙石』地位再立新功。
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省城智慧和力量
堅持把全面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統籌推進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鞏固成果銜接鄉村振興取得歷史性成就。
到2020年底,全面解決了『兩不愁三保障』問題,34728戶、71683人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國家級貧困縣延壽縣,省級貧困縣巴彥縣、木蘭縣全部脫貧,163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歷史性地消除了絕對貧困。
到2020年底,全市解決了3472個村屯、153.7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實現飲水安全全覆蓋;解決了33256戶貧困戶、農村低保戶、特困分散供養和殘疾人貧困家庭住房安全保障問題;資助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2.28萬人次,開展下鄉支教送教1460人次,新建翻建和加固維修農村學校521所,實現了義務教育有保障;全面兌現落實健康扶貧、醫保扶貧政策,縣鄉醫療體系建設達標率、貧困村衛生室達標率、貧困人口慢性病簽約服務率、貧困人口基本醫療參保率達到100%,縣(市)域內就醫率達97.3%,貧困人口在定點醫療機構合規報銷比例達95%。脫貧村實現了村村通硬化路、通寬帶、通廣播電視,有衛生室、有醫生、有文化活動場所『三通三有』。脫貧群眾人均純收入2021年達到12746元,實現了從解決溫飽、到總體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成效明顯。截至目前累計納入監測幫扶對象1566戶、3167人,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3476項,全市未發生返貧致貧問題。先後向163個脫貧村、102個鄉村振興重點村、143個『軟弱渙散基層組織村』派駐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員5000餘人,落實黨政機關乾部結對幫扶責任人46000餘名,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紮實基礎。
未來五年,哈市將在強化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實、推進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上下功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更大勝利。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這十年,哈市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突出為民利民惠民導向,著力謀創新、求突破、提質效,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可喜成果。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鄉村振興凝心聚力。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等平臺開展對象化分眾化宣傳教育,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持續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創建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農村,弘揚正氣,凝聚共識。評選各級文明鄉鎮138個、文明村1192個、文明校園101個、市級以上『文明家庭』208個,建成文明實踐中心10個、文明實踐所167個、文明實踐站1889個,實現了縣鄉村三級全覆蓋。
全面推進移風易俗,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針對大操大辦、高額彩禮、鋪張浪費、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加強宣傳教育、普及科學知識、評選先進典型、強化法律約束,促進價值認同和實踐養成。持續開展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學習評選。評選『星級文明戶』9.5萬餘戶、市級以上最美家庭378戶、市級以上各類身邊好人和道德模范2739人。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58個。
紮實推動『以文化人』,為鄉村振興培根鑄魂。整合文化惠民活動資源,培育形成了『放歌新時代』『紅色文藝輕騎兵』等活動品牌。組建鄉鎮文化站162個、村文化中心1754個,村鎮文化廣場2931個,培育了一批鄉村文化能人和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各縣市籌建了一批不同主題的博物館、村史館,構建鄉村文化。
未來五年,哈市大力實施『文明實踐提昇』『主流價值引領』『移風易俗推廣』『百村千戶示范』工程,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庭家教家風作用,開展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引導農民在參與中提昇幸福感,在奮斗中增強獲得感,促進農村文明程度和農民文明素質全面提昇,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彰顯
統籌謀劃、全力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不斷增強,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持續彰顯。
壓實政治責任,制定《關於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具體措施》,強化縣級黨委抓鄉促村、鄉鎮黨委抓村責任。市委書記帶頭,市委常委率先垂范,每人聯系1縣1鄉1村,帶動各級黨委書記深入鄉村一線,抓黨建、謀發展、促振興。基層黨建考評結果與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領導乾部提拔使用掛鉤。村黨組織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比例96.1%,兼任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比例91.7%,黨的全面領導在農村得到充分彰顯和有力加強。
築牢戰斗堡壘,建強鄉村振興『一線指揮部』。制定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提昇三年行動計劃,對全市1889個村黨組織分類定級、分類推進,『抓兩頭帶中間』建強基層黨組織。強化以點帶面、示范引領,確定尚志、延壽和方正為基層黨建示范點整縣提昇縣,打造村黨組織示范點省級43個、市級12個。結合換屆『回頭看』、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村黨組織星級化評定等,每年常態化確定一批軟弱渙散村,落實一名縣級領導聯村、一名鄉鎮領導包村、一名第一書記駐村、一個縣級以上機關單位結對『四個一』整頓措施,今年確定的122個後進黨組織10月底前將重新煥發活力。
選優配強隊伍,引領保障高質量鄉村振興。實施『冰城頭雁』工程,高質量完成鄉鎮領導班子換屆和首個任期5年的村『兩委』換屆,帶頭人隊伍年齡、知識結構進一步優化。啟動村級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素質提昇行動,422名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參加學歷繼續教育;出臺村黨組織書記監督管理辦法,建立村級小微清單,全部實行『一人一檔』;實施鄉村振興『萬人計劃』,連續3年累計招聘1939名大學生到村任職,實現每村1名大學生。選派124名市直單位優秀年輕乾部掛任鄉(鎮)黨政班子副職,選派935名乾部駐村幫扶,帶動政策、資金、項目等資源要素下鄉進村。
壯大集體經濟,夯實鄉村振興發展基礎。強化縣級黨委統籌,發揮鄉村黨組織引領,截至2021年底,全市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部消除。以產業帶頭促進集體經濟提檔昇級,利用中央、省級專項資金扶持433個村發展集體經濟項目,爭取中央獎補資金開展4個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動鄉村黨組織大力開展『清化收』工作,2021年新增集體土地管理費收入3.7億元,累計收入超10億元。
未來五年,哈市將緊緊圍繞服務保障『六個龍江』和『七大都市』建設,切實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加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