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劉伯鳴 大國重器的『鍛造者』
2022-10-08 07:3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路久寬 孫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劉伯鳴在中國一重水壓機鍛造廠生產車間工作。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他操控著1.5萬噸水壓機,把幾百噸重的大鋼錠,巧妙地變形為軸、輥、筒、環等各類大鍛件。

  這位大國重器的『操控者』,就是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鑄鍛鋼事業部水壓機鍛造廠副廠長劉伯鳴。

  劉伯鳴見證了中國超大鍛件國產化、產業化的歷程。他說:『我熱愛中國一重,熱愛與我朝夕相伴的1.5萬噸水壓機。沒有一重這片沃土,沒有萬噸水壓機,就沒有我的今天,水壓機就是我的第二生命。我要把畢生精力獻給共和國的鍛造事業。』

  在中國一重水壓機鍛造廠生產車間內,劉伯鳴穿著整潔的工服,眼睛緊盯著水壓機下正在不斷鍛打的國內最大的5.5米支承輥,並時刻用手中的對講機與工友們溝通下一步的具體操作。

  從一名產業工人逐漸成長為技術能手、大國工匠,這一路走來,劉伯鳴感慨良多。尤其是在打造核電鍛件時,因受種種因素制約,要使核電鍛件國產化,對於當時的劉伯鳴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為了鍛造出第三代核電裝備核心部件的錐形筒體,劉伯鳴幾乎『走火入魔』。上班時,滿腦子想的是鍛件變形過程和工藝參數。一碰到工藝技術人員,他就拉住討論最新的方案構想和改進措施。回到家裡,劉伯鳴找來面團反復模擬錐形筒體的變形,借此來體悟鍛壓操作中的關鍵點。為了將某些關鍵點做細、做實,確保變形過程更有說服力,劉伯鳴還買來橡皮泥模擬鍛造過程。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大量的准備工作,他終於找到了錐形筒體在專用芯棒拔長、專用馬杠擴孔疊片增減時機等鍛造過程的關鍵控制點,並且提出了更具針對性的筒體拔長優化方案。

  到了關鍵鍛造環節時,劉伯鳴兩天三夜沒回家,一直吃住在單位。操作臺上,劉伯鳴拭去額角的汗水,認真觀察著形變的料面,變換著指揮手勢,牢牢掌控著每一處要點。碩大的錘頭穩穩施壓,精確地控制著錐形筒體的每一點形變……國內最大的首件CAP1400錐形筒體最終一次鍛造成功。

  近年來,許多國家重點項目的攻堅工作,劉伯鳴都衝鋒在前,在一次次抗住高壓、不斷突破極限後,許多產品實現了國產替代。

  因工作業績突出,劉伯鳴先後榮獲全國技術能手、國務院特殊津貼,2019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劉伯鳴勞模創新工作室』被評為『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纔創新工作室』。劉伯鳴說:『我和工友們見證了國家超大鍛件國產化、產業化的歷程。我們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為公司發展不遺餘力的奉獻精神永遠不會變。』

  當選黨的二十大代表,劉伯鳴感到非常光榮,心情無比激動。他說:『這體現了黨對裝備制造業和產業工人的高度重視。』

  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劉伯鳴表示,作為勞動模范、大國工匠,要認真聆聽大會報告,領會會議精神。會議結束後,把大會精神帶回來,做好宣傳工作,在工作崗位上,要用實際行動書寫忠誠擔當,用創新求實增強核心動力。同時,也希望國家不斷完善優秀技能人纔脫穎而出的激勵機制,全面落實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政策措施,營造技能成纔、技能報國的社會氛圍。樹立宣傳工匠人物,對於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廣大青年走技能成纔、技能報國之路至關重要。希望國家提供更多的舞臺開展勞動競賽,為產業工人切磋技藝、比學趕超提供寬廣的平臺。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