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文旅融合深推進 美麗畫卷徐展開
2022-10-09 07:34:3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雲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當時光的指針一如既往,不疾不徐地走向21世紀的今天,回望這十年,黑龍江省文旅事業一路走來,腳步輕柔但堅實有力: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全面提昇;藝術創作生產成效斐然;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成效顯著;文旅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歷史坐標中,這十年,黑龍江省文旅事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人們的幸福感也更現質感和溫度。

  公共文化服務質效提昇

  群眾幸福感成色更足

  『現在的文化生活這麼豐富多彩,有時讓人難以選擇。我既愛到圖書館看書,又喜歡唱歌跳舞,還樂於旅游,現在退休了,有了更多自由的時間,一年四季卻還「忙」不過來,「玩」不過來。』哈爾濱市市民許菁說。

  許菁的感受,很多人都有同感。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和旅游體系的構建,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供給的空前豐富,讓人們的文化生活經歷了一場美麗『蝶變』。

  這種變化在哈爾濱市木蘭縣吉興鄉更為深刻。2012年,吉興鄉群文場所、群文設備、群文帶頭人、群文骨乾均為零;經過各級文旅系統的不斷投入建設,十年後的今天,全鄉10個行政村村村都有文化廣場,每個村至少有2支群文隊伍,全鄉文化志願者2600多人,每年舉辦農民春晚、農民舞蹈大賽、農民書畫展覽等鄉級群文活動19個。

  這場美麗的『蝶變』,在十年間悄然發生,得益於黑龍江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續推進全省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建設。

  文旅設施是城市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硬件設施必須『硬』起來。一組數據,顯現了黑龍江省在硬件設施建設上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十年來,黑龍江省新建和改擴建文化場館119個,打造數字文化服務點和數字文化驛站1752個,建設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8233個,公共文化服務場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全省共建成各類博物館218個、圖書館103個、文化館(群藝館)141個、街道和鄉鎮文化站1254個、社區和村級文化活動室9918個、農村文化大院20000多個;今年,又推進全省58個革命老區、857個行政村的文化廣場、小舞臺等鄉村文化設施建設。

  深耕厚植藝術精品

  用心用情講好龍江故事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近日,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為原型創作的大型現代評劇《女兒》在線展播,為戲迷與觀眾帶來一場傳統與現代交融的藝術大餐;續寫『後冬奧時代』故事,再現『奧運冠軍之城』榮光,由省京劇院創排的全新力作——《冰道》也將與觀眾見面……

  用優秀藝術作品滿足群眾日益提昇的精品需求,用心用情用力講好龍江故事。十年來,黑龍江省以精品創作為主線,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全省舞臺藝術繁榮發展。

  十年來,黑龍江省藝術精品創作亮出耀眼的『成績單』:創排大型劇目168部,榮獲國家獎項81個,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109個。龍江劇《鮮兒》、京劇《月照塞北》、舞蹈詩劇《鶴鳴湖》分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優秀劇目獎』『文華劇目獎』等6項大獎,話劇《卜奎風雲》獲得國際戲劇學院獎,歌劇《鐵人三重奏》等7部作品入選文旅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話劇《八百裡高寒》等4部劇目入選中宣部『慶祝建黨百年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風情音畫《達斡爾人》、赫哲族舞蹈詩《烏蘇裡船歌》分別榮獲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表演金獎和最佳舞臺美術獎。近兩年新創排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黑龍江『四大精神』頌》、龍江劇《木蘭馬旭》等一批特色優秀劇目講活了龍江故事,彰顯了龍江自信。

  創新,是藝術發展的靈魂。十年來,黑龍江在藝術生產上不斷加大創新力度。省京劇院推出人纔創新機制,精品迭出;省評劇藝術中心在劇目生產上進行科技創新,帶來更強的舞臺視覺衝擊效果;省雜技團將雜技與冰雪進行創新融合,推出的冰秀享譽世界;省龍江劇藝術中心創新運作模式,聯合省內18家藝術生產單位,創立黑龍江省龍江劇發展聯合體,先後創排了《百米河邊》《九腔十八調》《扶貧書記》等多部龍江劇,戲曲傳承收效顯著……

  文物『活』起來『火』起來

  文旅產業新畫卷徐徐展開

  2021年10月,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公布,黑龍江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黑龍江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上榜,兩處遺址一時間成為熱門『打卡地』;今年8月,第七屆中國非遺博覽會上,黑龍江省『世界級』非遺項目『赫哲族伊瑪堪』驚艷亮相,赫哲族伊瑪堪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演,吸引了全國的目光……

  十年來,黑龍江省的文化遺產進一步『活』起來『火』起來,『考古熱』『博物館熱』『非遺熱』蔚然成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取得非凡成績,成為堅定文化自信的『助推器』。

  十年來,黑龍江省成立了黑龍江省考古歷史研究聯盟,開展保護工程項目187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2012年的29處增加到5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151處增加到348處;渤海國上京龍泉府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成運營;橫道河子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2018年度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饒河小南山遺址、洪河遺址被評為年度全國考古新發現,渤海上京城、金上京遺址被評為『百年百大考古發現』;『赫哲族伊瑪堪說唱』和『望奎皮影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全省備案博物館數量達到218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博物館46家,博物館總數和等級館總數在東三省領先。成立黑龍江省博物館協同發展聯盟,以『傳歷史記憶、展黑土風采』為主題,年均推出線上線下展覽400多個。

  冰雪游、避暑游、森林游、濕地游和邊境游,引領休閑度假潮流;創意產業、鄉村旅游持續賦能鄉村振興;紅色旅游、旅游演藝蓬勃發展……

  十年來,黑龍江省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迸發強勁活力。新建重點文旅項目達400多個,累計完成投資720億元,新登記注冊各類文化產業市場主體近萬家,全省A級旅游景區發展到416家,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鎮40家,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02家,旅游休閑街區8家,旅行社810家,星級飯店155家;連續舉辦四屆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成立東部濕地旅游聯盟、黃金古驛路旅游聯盟,形成『一體兩翼』全域旅游發展格局。文旅融合深度推進,一幅文旅產業美麗新畫卷在徐徐展開。

責任編輯:李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