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良寶。

無人農機作業。

無人駕駛履帶式拖拉機進行水整地作業。

無人農機進行水稻收獲作業。厲遠 李房潯 滕放 攝
北斗、5G、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融入農業領域,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全程信息化、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一場智慧農業建設的風暴正在北大荒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掀起。這一切的變化,不得不從關鍵的一環『無人農場』說起……
新農人:看天變看『數』手機變『農機』
出生於1993年的張良寶是典型的北大荒『新農人』,敢想敢乾敢嘗試,對科技在農業中的運用充滿好奇,但是頭一次看到無人農機時也打起了『退堂鼓』。
張良寶說:『沒人開,機器就自己走,而且插秧又勻又直,真挺新鮮,也挺好。但是就怕出故障,你說工人僱來了,不乾活就不開工資,機器要是壞了,錢就是白扔。』
轉眼到了2020年春播插秧時節,面對一個工人每天500元的高昂費用,張良寶打起了無人農機的『算盤』。2020年4月,張良寶購置了2臺無人駕駛導航設備。
『當時一套就三萬八,不是小錢!』家裡人不支持。但在張良寶的『執拗』下,頭一年插秧季結束,算總賬的時候,使用無人農機比往年省了三四千元,第二年省了七千元……『省錢是一方面,關鍵是無人插秧機作業效率高標准高,只要提前規劃好路徑,點一下「開始」,點一下「結束」,兩下一個來回插秧就結束了,這是未來的大趨勢……』
嘗到無人農機『甜頭』的張良寶,2020年秋季格田規模化改造後,又在攪漿機和大馬力機車上也都安上了無人智能導航設備。『現在我的400畝水稻田,旋地、攪漿、插秧這些種植環節都使用上了無人智能農機。』
『解鎖』了無人農機,無人農場對張良寶來說也沒那麼神秘復雜了,『我現在坐在家裡就把地種了。』
2019年開始,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轄區內率先探索智慧農業、無人農場建設,與東北農業大學合作,搭建了智慧農業大數據應用平臺,創造性地提出了『空天地人』一體化的種植管理體系,包括『衛星天上看、無人機空中探、地面遙感測、技術員人工查』四個方面,通過在田間地頭安裝物聯網設備,把氣象監測、苗情監測、病蟲監測等相關數據全部接入到大數據系統中。並通過衛星遙感數據,用無人機對稻田進行大面積『掃描』,利用從衛星到地面、從宏觀到微觀的全方位、實時化的水稻農情監測系統。還將這些數據通過智慧農業手機APP,推送到種植戶的手機裡。
張良寶掏出手機對記者說,『這手機就是咱的新農機。我爹總說天天就盯著手機,也不到田裡去看看,能准成嗎?我說,去不去都一樣,你們之前種地是看天,我們現在看的是數據,比你到地裡頭看的還准成!』
新理念:標准化格田改造讓智能農機『跑得開』
『用戶體驗』就如此曲折,就更不用說推廣無人農機的農場技術工作人員,他們也曾受到更多的質疑。
紅衛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發展部副總經理李岩回想起2019年春播,工業和信息化部、車載信息服務產業應用聯盟在紅衛農場的那場『跨時代』的無人農機演示時說:『說起無人農場這個概念,全國那是首例,大家沒聽過沒見過,就看到插秧機上沒人還能走道兒。』
『看到節省人力的好處,第一場演示就訂出了37臺無人插秧機設備。』當年9月,車載信息服務產業應用聯盟又進行了秋收無人農機的多機協同展示作業。『那邊無人收獲機嘩嘩收水稻,這邊從卸糧攪龍口噴灑出來的金黃的稻粒就直接裝到無人駕駛收糧車的拖斗裡。』
當時,建三江分公司和紅衛農場黨委就下了決定:這技術咱得學,得研究,得逐漸推廣。想要大型智能農機『跑得開』先要開出展示的『舞臺』。標准化格田改造就是智能農機發揮作用的大舞臺。2020年春天,李岩帶著農業發展部的小伙伴們從格田標准化改造開始乾起。從4月初到5月, 412畝水田從171個『小池子』改成了27個『大格田』。
終於,無人農機在這塊格田中『表現突出』,原本需要12天完成的插秧作業,使用無人插秧機8天就乾得利利索索。
當年的秋收也趕上多雨秋澇,以往那農機車『打誤』就得『串糖葫蘆』往外拉糧。經過改造後的格田有寬闊的田間路,2020年,拖拉機直接在路上接糧,平時10天纔能完成的活現在6天就乾完了。
2022年,紅衛農場有限公司無人插秧機作業面積達到30萬畝,累計有639臺插秧機加裝了北斗導航輔助直行系統,在國家補助的基礎上每臺再補貼1500元,公司免費為種植戶安裝,插秧期間共為種植戶節省人工費200餘萬元。
新發展:插上科技翅膀讓現代農業更智慧
紅衛農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爽介紹說,無人農場和無人農機的發展,在紅衛農場有限公司實現了從2019年單環節到2020年的多環節並慢慢覆蓋整個生產流程, 2021年5G技術帶來更穩定流暢的操作, 2022年無人農場推廣面積大大提昇,雲端任務部署不斷昇級。
紅衛農場有限公司智慧農業先行示范區副主任於海銘告訴記者,通過實施田間智能化建設,農機智能化改造,連接智慧農業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在插秧階段,操作員不用抵達農田現場,只需在智慧農業控制中心,遠程操控無人插秧機,就可以實現一人操控設置,多機協同作業。
2020年,公司投資406萬元初步完成了智能農機無人化改造、智慧農業實踐基地和智慧農業管理指揮中心數字雲平臺建設。對凱斯系列拖拉機、收割機與豐諾自走式高地隙植保機,實現無人播種1150畝、無人植保3100畝、無人收割3500畝、無人耕整地4100畝等作業。
2022到2025年,勝利農場有限公司將實現各類智能農機及智能農業裝備的全面國產化。同時,讓各種農業生產過程數據可視化,實現全程無人農機作業可追溯,讓用戶通過電腦端、手機端看不同權限內容,著力精准作業,真正實現智慧農業。
插上科技的翅膀,能讓現代農業更智慧。近年來,北大荒集團以『智能化替代機械化』為發展方向,農機作業中廣泛應用了衛星導航技術、衛星平地技術、智能變量噴霧技術、可變量側深施肥技術、航化作業技術、收割機自動測產技術等,積極開展無人農場作業試點建設,加快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著力推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落地見效,充分發揮組織化、規模化、機械化優勢,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計劃到2025年,在衛星導航、智能控制、自動監測和精准變量施肥施藥、無人駕駛等10項智能農機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全面實現數字農服平臺在農機應用領域全覆蓋,無人化智慧農業先行示范區擴大到12個。
北大荒的這條農業『無人之路』越走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