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麗,大慶油田第二采油廠第六作業區采油48隊采油工班長,一名普通的采油工,一名不普通的奮斗者。
29年堅守在采油一線,劉麗獲得各類成果200餘項,帶領團隊累計研發技術革新成果1048項,創效1.2億元。當選全國勞動模范,榮獲中華技能大獎,以我省唯一入選者身份站上了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領獎臺……
『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激勵著我不斷前行。』劉麗說。
『當個好工人,乾就乾到最好。』從19歲參加工作起,劉麗就以身為全省勞動模范的父親為榜樣,立志『當個好采油工』。為了練好基本功,她起早貪晚奮戰在井場上,把隊裡所有崗位乾了個遍,靠著拼勁、狠勁成為了一專多能的『崗位通』。
有過硬的技能本領做支橕,劉麗不斷通過創新和改進解決生產難題,努力把活兒乾得更巧、更快、更好。
多年來,采油工一直沿用傳統的摳取辦法更換抽油機井盤根盒密封圈,不但總漏油、密封圈壽命短,換起來還費勁,小小的密封圈讓采油工沒少吃苦。劉麗看在眼裡急在心上。
一天,劉麗拿起脣膏轉動底部,膏體慢慢從上面露了出來。『可以通過旋轉,把密封圈頂出來。』劉麗立刻來了靈感。她買來一堆口紅,一支支拆解,弄清裡面的結構,設計圖紙、加工,很快一個新型『上下可調式盤根盒』就制作好並安到了井上。18年來,她對盤根盒先後進行了五代改進,最終使密封圈更換時間從過去的40多分鍾縮短到10分鍾,使用壽命從1個月延長到6個月,還使每口井日節電達到11度。
創新,給了劉麗從一名普通采油女工邁進『工匠』大門的金鑰匙。她在擔任洗井工時,負責全隊50多口水井的洗井工作,洗井所需工具又多又笨重,不便攜帶、操作繁瑣。她構思研究後,把撬杠、管鉗、扳手和螺絲刀合為一體,使操作工具由四件變為一件,總重量從15公斤降為2.5公斤,使用時可隨意切換,既減輕了員工的勞動強度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能夠通過改進工具、優化操作方法,為油田提質、增效、增產作貢獻,是我的光榮。』劉麗自豪地說。
乾就乾到最好、乾就乾到極致。從事采油工作29年來,劉麗通過研發、生產、試驗、修改,共研發各類成果200餘項,獲國家及省部級獎項38項、國家專利及知識產權計算機軟件著作權43項。她研發的『電泵井便攜式清蠟設備』結束了大慶油田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每口電泵井配一套防噴管的歷史,『螺杆泵井新型封井器』入選全國40項創新資金補助項目,填補了行業內技術空白。
劉麗是『大國工匠』,更是『育匠大師』。2011年8月,以她名字命名的『劉麗工作室』成立。工作室探索實施了訂單式培訓、體驗式五步階梯培訓等多種培訓方式,累計培訓技能骨乾1.5萬餘人次,為大慶油田培養了一大批技能型人纔。工作室也由成立時的兩名采油工,逐漸發展到涵蓋采油、集輸等35個工種,擁有12個分會、531名成員。
經過多年摸索,劉麗帶領團隊探索出了『專家技師聯合研發、革新工廠自主生產、示范區試用推廣』的『研產用』一體化創新模式,全力革新攻關,累計研發技術革新成果1048項,獲國家專利174項,創效1.2億元。
2019年,中國石油集團公司建立了由380名技能人纔組成的技能專家協作委員會,劉麗擔任勘探與生產分會主任。傳技育人、創新創效,劉麗站上了更高、更大的舞臺,朝著為實現油田高質量發展貢獻工匠力量的新目標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