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0月19日訊(吳健 記者 楊帆)10月17日6時,黑龍江省綏佳鐵路38公裡道口處,54歲的於秀強聽到機車聯控的聲音後,早早出來立崗,關閉欄門、檢查道口鋪面,准備接車。在這個空間不大環境有些簡陋的道口房裡,老於工作了6年多。

於秀強是綏化工務段綏化道口車間一名道口員,他所負責的38公裡道口,每天有5趟旅客列車經過,還有從佳木斯方向駛來的運往糧食、煤炭、鋼材的列車途徑這裡,開往哈爾濱方向,通過的貨物列車數量並不固定。『每天從十多開始到下午三四點鍾,列車頻繁通過,回到屋裡屁股剛坐在凳子上的功夫,就會又聽見來車的聯絡聲。』於秀強說,忙起來都不住腳。
這處道口位於曲線上,瞭望條件受限,道口的南北兩側均是農地,秋收時節,通過道口的農用車數量明顯增多。受地勢的影響,道口鋪面中間高、兩側低,容易導致農用車、收割機發生卡阻故障。為此,老於一上崗後,神經就會緊繃,眼睛的視線也很少離開過窗外。
每次列車即將接近前,老於手握的對講機裡和道口房外的喇叭裡都會傳來機車聯控的聲音,滋啦滋啦的聲音很是刺耳。車站臺、機車司機、道口員互相聯控,聲音幾乎就沒停斷過,光是對講機,老於就准備三部。『道口這裡分上下行,每部對講機聯控的范圍也都有所區分,要不就容易喊竄兒。』
這兩年,受疫情影響,工區的很多外地道口員無法正常上班,道口崗位人員驟然不足,家在當地的老於主動站出來替班,有時候一替班就是個把月。『在這裡上班,最大的難題是吃水問題,每次我們都會讓附近村屯的人來給送水,不然洗漱和做飯沒法弄,道口離不開人看吶。』於秀強用手指了下村屯解釋道。
『38公裡,下行貨車預報。』『38公裡,道口明白。』接到上行道口員的聯控後,老於趕緊提前10分鍾出場,為過往的人員、車輛宣傳防疫知識和護路安全知識,維護通行秩序,同時還要將信息傳遞給下一處道口的道口員,提示做好接車准備,很忙碌。
6年的時間裡,於秀強從沒有耽誤過工作,也沒發生過一件『違章』。這欄門一開一關像一道閘,更像是個『虎口』。『我在這兒守著,就是要守住這一方安寧。』屋裡屋外,老於進進出出,他對自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