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搜 索
中國式現代化 奮進我家鄉
2022-10-21 07:40:4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邵國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盧艷華

郝麗影

張歡

劉麗

文竹

劉伯鳴

  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表述,激發了我省代表們的熱情。作為來自基層的黨代表,他們為能親手參與、親眼見證家鄉現代化之變感到自豪,更對奮進我家鄉、推進家鄉實現更加美好的中國式現代化充滿信心。

  富裕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盧艷華代表說:『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對我們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這些年來,依靠黨的好政策,赫哲人的生活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從過去僅僅依靠捕魚打獵為生,到現在開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用無人機給農田施肥撒藥;早已從過去的撮羅子、茅草房搬進了寬敞明亮的磚房、樓房;過去一下雨就和泥的土路,如今變成了寬闊的水泥路、柏油路。

  『建設中國式的現代化,同樣一個民族也不能少。作為一名黨代表,我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帶回家鄉,宣傳好、貫徹好,助力家鄉踏上高水平的共同富裕之路。更希望習近平總書記能再次來到我們赫哲族村,親身感受新時代赫哲族人民現代化的富裕生活。』

  郝麗影代表說,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親眼見證、親身體會到新時代十年身邊的變化。曾經破舊的居委會完成蝶變,成為集百項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社區,昔日的老舊小區也華麗轉身,換了新模樣。社區開通了助老餐廳,解決了老年人吃飯難的問題;老舊小區改造讓老城區居民改善了居住環境;社區居民都可以到社區內娛樂休閑,每天社區內都洋溢著百姓的歡聲笑語。走在馬路上,眼中看到的都是鄰裡和諧的溫馨畫面,群眾的笑容多了、信心足了,生活更加紅火了。

  『富裕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作為一名社區乾部,我一定立足崗位,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堅持數字賦能推行智慧社區建設,助力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為居民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創造高品質生活,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更加協調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張歡代表說,我的家鄉是『世界音樂之都』哈爾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思想道德素養和精神面貌不斷提昇。近年來,哈爾濱在文化建設上『軟硬』兼修,『音樂之都』這一國際文化品牌價值不斷提昇,哈爾濱音樂學院、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音樂廳享譽中外;延續了60年的哈夏音樂會品牌,已經從單一的音樂會形式,發展到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廣大市民深入參與的一系列文化活動。

  『作為一名文藝戰線的黨代表,我要發揮自身優勢,培養更多優秀藝術人纔,創排更多藝術水准高、地方特色濃郁、時代感強的優秀作品,為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劉麗代表說,我生在大慶、長在大慶。大慶不僅是舉世聞名的『石油之城』,也是盡人皆知的『文明之城』,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誕生地。藍天白雲下,蘆葦搖曳、湖水湛藍,大街小巷的潔淨環境,讓人心曠神怡。城市的面貌在改變,市民的居住環境在改變。這些看得到的變化,感受得到的進步,點點滴滴都融入到生活中,讓我們獲得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同時,大慶在加快文化環境建設的基礎上,不斷健全公共文化體系、提昇城市文化軟實力引領文明風尚,不斷滿足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逐漸形成了強大的文化氣場。

  『回去之後,我將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好貫徹好,繼續發揚傳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多為祖國獻石油,助推城市變得更加和諧、充滿生機,讓文明之花開滿城。』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達到新境界

  黨的二十大代表、漠河市北極鎮黨委書記文竹說,作為祖國最北的邊境重鎮、旅游名鎮,擁有『神州北極』美譽。十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發展與保護並舉,全域森林、界江、冰雪等豐富自然資源造就了壯美的自然生態,並持續發揮『大北極旅游圈』輻射作用,形成了『一村一景、一戶一業』的發展態勢,以興邊富民的實際行動,讓良好生態成為我們鄉村振興的支橕點。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為一名基層代表,回去以後,我一定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宣傳貫徹落實好。我們共同努力,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的同時,通過發展觀光農業、鄉村旅游、文化康養等產業,不斷開發生態產品,延伸產業鏈條,讓綠水青山、冰天雪地帶來源源不斷的金山銀山,為實現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力量。』

  劉伯鳴代表說,我的家鄉在美麗的鶴城齊齊哈爾市,地處祖國邊陲,是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世界大濕地,中國鶴家鄉』。中國一重就坐落在這座天藍水美的城市。我們中國一重肩負為新中國工業化、現代化建設提供重大技術裝備的歷史重任。十年來,中國一重積極踐行低碳發展理念,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上持續發力,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在核電裝備、風電等新能源裝備業務上取得了長足進步。一件件國之重器,實現了從無到有,多項核電產品實現國產化,為國家生態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高技能產業工人代表,我將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帶回家鄉,學習宣傳好、貫徹落實好,為促進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