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捕。

飛機作業。

幸福生活樂開懷。

收獲。

秋收。

村容村貌。

畜禽養殖。

大機械作業。

曬秋。

鹿場。本版圖片為資料片,由雞西市農業局、雞西市攝影家協會提供。
金秋時節,雞西大地一派收獲的景象,糧食產量實現『十九連豐』。黨的十八大以來,雞西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聚焦省『四個農業』和市『十大經濟』,科學謀劃、緊盯目標、細化任務、積極作為,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全力振興畜牧經濟、食品經濟和林下經濟,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城鄉全面融合,走出一條具有雞西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奮力譜寫現代化雞西建設的『三農』新篇章。
農村
聚焦鄉村建設環境美鄉風正
雞西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學謀劃、統籌實施,全方位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一是聚焦鄉村治理促進環境美。堅持把農村環境整治作為建設美麗鄉村、補齊發展短板、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納入『四個體系』和『攻堅破難項目』重點推進。通過實施『4+2+1』舉措(4項革命,即廁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菜園革命;2項行動,即村莊清潔行動、龍江民居建設行動;1項工程,即創建美麗宜居鄉村示范工程),農村髒亂差狀況得到扭轉,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實現了從垃圾亂扔到回收有序、從污水橫流到清水環村、從雜草叢生到花團錦簇,環境乾淨了、房屋整潔了、村莊更美了。2021年,虎林市被評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標兵縣』和『全省農村污水革命先進縣』,密山市、雞東縣被評為『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良好縣』。二是聚焦綠色發展促進生態美。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綠色發展方向,多舉措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在農業生產方面,嚴格執行綠色生產操作規程,大力推行農業清潔生產,深入實施化肥、農藥、除草劑減量增效行動,不斷降低面源污染。2022年,全市減少農藥使用量21.2噸,減少化肥使用1070噸。在黑土地保護方面,全力推廣黑土地保護『龍江模式』和『三江模式』,綜合采取科學輪作、深松整地、秸稈還田、有機肥施用、測土配方施肥等農藝、生物措施,嚴格落實黑土地保護『4+2』田長制,持續改善土壤環境、提昇耕地地力。2022年,全市推廣使用有機肥面積超過43萬畝,新增測土配方施肥面積200萬畝。在污水治理方面,統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全市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達到176個,生活污水治理率超過38%。三是聚焦文明建設促進鄉風美。農民是鄉村建設的主體,也是鄉村建設的最大受益者。雞西市聚焦鄉風文明建設,廣泛開展『除陋習、樹新風』專項整治、鄉風文明隨手拍、『好家風好家教』宣講、『結對子種文化』等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大力破除陳規陋習,著力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納入村規民約、融入日常生活,農民綜合素質明顯提高,鄉村文化底蘊顯著增強。2022年,雞西麻山區龍山村成功入選第三批全國村級『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
農業
聚焦融合發展實現『十九連豐』
近年來,雞西市聚焦農業發展短板,多舉措促進農業從生產、加工到銷售的全產業鏈融合發展,逐步完善產業體系,促進農業更強。一是生產基礎更強。優先在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累計建成了320萬畝高標准農田面積,逐步構建『旱能灌、澇能排』的旱澇保收、豐產穩產的完善基礎設施體系,有效應對自然災害,緩解農業靠天吃飯局面,為穩定糧食產能、保障糧食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據農情測產,2022年,市屬糧食產量達到77.7億斤,同比增長5.6%,產量實現『十九連豐』。二是產業支橕更強。雞西市堅持『招商引項目—項目促加工—加工興產業』的發展思路,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立足發展實際,制定了《雞西市鄉村產業三年發展規劃(2021—2023年)》,確定了『一年見成效、二年大變樣、三年全部消滅無產業項目村』的發展目標,推進農業產業發展取得實效。在農業招商方面,緊緊抓住國家產業轉移契機,依托糧食、畜牧、山特產品、北藥等優勢資源,聚焦長三角、膠東半島以及遼寧、吉林等地區,著力引進支橕力大、帶動性強的農產品精深加工大項目、優項目,促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市農業招商簽約項目26個,簽約額超過29億元。在項目建設方面,重點推進虎林綠都集團10萬噸大米生產線和雞東縣順發米業日產10噸方便米飯加工等項目投產達效,加快建設雞東縣百達養殖場、雞東縣禧旺養殖場、滴道區鴻悅牧業等新上大型養豬場項目及密山市寒疆奶牛養殖、雞東縣華牛養殖等奶牛肉牛項目,龍江和牛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在農產品加工方面,堅持龍頭帶動,增強產業發展動力。推進落實鄉村產業發展三年規劃,統籌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重點打造水稻、玉米、大豆、肉類、山特產品、中藥材等優勢產業。目前,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12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63%,農業產業強鎮達到4個。三是品牌效應更強。雞西市堅持『以品牌促營銷、以營銷揚品牌』的發展戰略,立足實際,制定了《雞西市品牌農業發展工作實施方案》,全市『兩品一標』數量已達到220個。多年來,雞西市充分利用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三張金字招牌,培育了一批特色優勢品牌,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虎林椴樹蜜』『興凱湖大白魚』『雞東大米』等地理標志產品享譽國內外;黑蜂雪蜜榮獲國際養蜂大會金獎,松茸、靈芝等珍稀山產品獨具特色;『鴨稻』『蟹稻』有機米深受高端消費群體青睞;虎林『天粒達』紅小豆榮獲『黑龍江省十大農業企業品牌』稱號。在品牌影響帶動下,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斷拓寬,實現了線上線下同步、新舊銷區並進的營銷旺勢。虎林『天粒達』紅小豆銷量佔到全國十分之一以上。今年1~9月份,全市僅重點監測的農產品企業、電商平臺農產品銷售量就達到31.8萬噸,銷售收入超過14億元。
農民
聚焦共同富裕依靠特色增收
雞西市堅持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2021年,雞西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406元,絕對值位居全省第2位。一是以發展高效農業促增收。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質高效農業,拓寬農民增收路徑。在中藥材種植方面,堅持『不與糧爭地』原則,充分利用林輔地、林下地和丘陵地,大力發展刺五加、五味子、黃芩、丹參、蒲公英、白鮮皮等道地中藥材規模種植。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突破30萬畝,中藥材種植戶戶均年增收1.5萬餘元。在蔬菜種植方面,雞西市高度重視蔬菜產業發展,從2020年至2022年,市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用於扶持蔬菜產業發展。同時加大對老舊蔬菜棚室改造力度,統籌利用水稻育苗棚發展季節性蔬菜種植,實現了農業設施的高效利用。全市蔬菜棚室已發展到3.1萬棟,設施蔬菜年均畝純收入10000元左右。在雜糧雜豆方面,突出地域特色,重點打造虎林紅小豆產業。2022年,虎林域內紅小豆種植面積近3萬畝。依托基地支橕,以紅小豆加工為主的虎林龍墾糧食加工有限公司實現了快速發展,年加工能力達到6萬噸。實現了『企業帶基地發展、基地促企業振興』的良性發展格局。二是以發展特色養殖促增收。在畜禽養殖方面,通過政策扶持、項目帶動、加強檢疫等舉措,不斷壯大畜禽飼養規模。今年上半年,全市生豬累計出欄超過33萬頭、肉牛累計出欄3萬頭、家禽累計出欄195萬只。肉蛋奶產量豐富、供給充足,為豐富『菜籃子』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還大力發展梅花鹿、黑熊、林下雞、森林豬等特色養殖,促進畜禽養殖多元化發展,進一步擴寬農民增收渠道。在漁業養殖方面,發揮域內豐富的自然和人工水面資源優勢,大力推進以興凱湖大白魚為重點的特色漁業養殖。今年上半年,全市漁業產值達到1.7億元。在蜂業發展方面,緊緊抓住我省『打造北緯45°椴樹成熟蜜黃金產業帶』戰略機遇,充分依托森林、草原、農田等豐富的蜜源優勢,大力發展蜂產業。2021年,全市養蜂9.3萬群,蜂產品總產量3832噸,蜂農人均純收入達2.7萬元。三是以深化農村改革促增收。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鄉村資源要素活力,推動農民在改革中獲益。重點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規范經營、健康發展,提高入社社員股份紅利。加強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大力開展農作物耕、種、防、收全程托管。目前,全市服務主體與農戶已簽訂合同服務面積127.8萬畝,同比去年增加27.8萬畝。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通過資產租賃、資源開發、投資入股、興辦產業等形式,促進集體資產運營效益最大化,建立『清化收』長效機制,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目前,全市回收『三資』整改金額6452萬元,回收資源面積19萬畝,化解債務374萬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2.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