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1月3日訊 舉旗幟,強化思想引領;聚民心,突出價值導向;育新人,培樹社會新風;興文化,激發創新活力;展形象,構築宣傳格局。黨的十八大以來,嫩江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突出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首要政治任務,堅持守正創新,聚焦『兩個走在全省前列』奮斗目標,更好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為奮力開創現代化新嫩江建設新局面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立根固本鞏固主流意識形態主導地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嫩江市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打贏網上意識形態斗爭,切實扛起立德樹人這一重要職責,築牢理想信念之基,塑造主流價值之魂,倡樹實乾擔當之風。從機關到企業,從城市到鄉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鞏固主流意識形態主導地位,嫩江大地處處充滿正能量。
壓實責任。明確『責任鏈』、種好『責任田』。市委全面履行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2015年以來,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意識形態工作22次,把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納入全委會、年度民主生活會、年度考核、黨建述職評議重要范疇,納入執紀監督和政治巡察內容。制定《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考核細則》,各黨委(黨組)和有關部門舉辦專題培訓200餘場次,增強黨員乾部抓意識形態工作的政治自覺和工作能力。
勇於斗爭。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廣大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者勇當『戰士』,持續開展『淨化輿論環境專項整治』『掃黃打非』等工作。面對『沒有硝煙』的網絡輿論斗爭,從依法集中查處違法網站和網絡賬號,到妥善處置網絡安全事件,紮實有效的舉措讓網絡生態日漸清朗。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更多客觀理性聲音化解了網絡戾氣,推動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逐步轉變為『最大正能量』。
守牢 陣地。堅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確保『陣地』萬無一失。建立意識形態協調聯動會議制度,開展意識形態專項督查,進一步完善意識形態陣地管理機制。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建成1個中心、3個分中心、14個所、164個站。
建強隊伍。增強『本領恐慌』意識,加強學習、加強實踐,努力成為讓人信服的行家裡手。近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深入開展『基層工作加強年』活動,不斷夯實基層隊伍。持續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等活動,錘煉隊伍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宣傳思想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大幅提昇、精神風貌煥然一新。
守正創新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聚魂
理論武裝高位推進。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為龍頭,以各級黨委(黨組)領導班子為重點,通過中心組學習、專題研討、講座報告等形式,組織各級黨組織和黨員乾部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十年來,共開展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158次,專題研討47次,帶動各級黨組織集中學習近萬場次,40萬餘人次參學。精心組織開展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等專題學習,市級層面舉辦各類集中培訓、專題研討43期,在職黨員乾部參學全覆蓋。
理論宣講入腦入心。依托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組織黨員乾部群眾開展學習活動。利用『印象嫩江』『嫩江政務之窗』『嫩江文明實踐』微信公眾號專欄、雲廣播等媒體,搭建多形式宣講平臺,在全市形成『互聯網+』『專家學者+領導乾部+普通百姓』分眾化、對象化、互動化宣講的大格局。組建市委宣講團、特色宣講團、基層宣講小分隊等多支宣講隊伍,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微宣講』等『接地氣』的形式,開展特色宣講。十年來,全市組織開展各類主題宣講活動達萬餘場次,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黨史學習教育常態長效。堅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運用從百年黨史中汲取的智慧力量跑起追趕、跳起摸高,更好置於全國發展大背景、大格局、大戰略中謀劃推動工作,以發展促振興、以發展破難題、以發展增福祉。市級層面策劃推出重點活動9項、特色活動20餘項,打造紅色教育『大課堂』45處;全市幫辦實事5000餘件,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達萬餘件次,黨史學習教育評估群眾滿意度達98%。
講好故事用『大宣傳』格局擴大嫩江影響
全面提昇嫩江市對外影響力。嫩江市與新華社、中新社等中央省市各大媒體,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上級融媒體平臺年發稿量達5000餘條次;常態化開展『上級記者訪古驛』活動20餘次,用記者的筆觸書寫魅力嫩江的美麗畫卷,展示嫩江人民昂揚奮進、積極向上的火熱生活;制作《嫩江,等你發現》《向嫩江出發》等城市宣傳片8部,充分展現了嫩江市地理、人文、農業、礦業、旅游等資源優勢,累計觀看點擊量達50餘萬次,有效提高了嫩江知名度美譽度;擴大新聞對上報道力度,截至目前,制作『嫩江新聞』2萬餘期;累計在央視媒體播發新聞40餘條、在省臺播發新聞1000餘條,全面宣傳推介嫩江市經濟社會發展。
融媒傳播改變生活。發揮融媒體『一體策劃、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優勢,全力探索『臺、網、微、端』融合發展路徑,印象嫩江公眾號總用戶11.7萬,發布10066條信息,總瀏覽量1762萬次;印象嫩江視頻號發布1015條視頻,總瀏覽量839萬次;嫩江政務之窗公眾號發布3530條信息,閱讀量272萬次;極光新聞號嫩江融媒發布1677條視頻,總播放量181.4萬;新浪微博中國大豆城-嫩江總發布5035條信息,總播放量857萬,切實打通了宣傳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將黨和政府的聲音第一時間傳播到受眾的心間,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嫩江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好聲音更響亮。
多種宣傳方式齊發力。重點打造了『一條高速公路、三個出城口、市內四條主乾線、一個中心江畔廣場』宣傳陣地,累計懸掛條幅4萬餘條、宣傳牌3萬餘塊,制作大型宣傳雕塑10餘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宣傳氛圍;在嫩江綜合廣播FM100.3,開辦《閱享時刻》《大美嫩江》《普法在身邊》《古驛紅帆奮楫爭先》等欄目,累計播發20餘萬條次;『雲廣播』、小喇叭、流動宣傳車等形成音頻傳播矩陣,累計播發音頻50餘萬條次;電子大屏和單位、社區、商家電子小屏等形成視頻傳播矩陣,累計播放視頻10餘萬條次;通過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運營平臺,發布宣傳短信80餘萬條次,真正做到了宣傳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影響力大。
明德守禮讓文明之花在城鄉綻放
嫩江市紮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中央、省、市文明辦重要工作部署,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切實提高公民道德素養,不斷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讓文明之花盛開在嫩江這片土地上。
嫩江市先後創建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校園數十家,成為省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為抓手,大力倡導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廣泛開展『黑河好人』『崗位學雷峰標兵』『好鄰居』『黑河最美人物』等評選活動。湧現出1名全國道德模范、10餘名『龍江好人』、數十名黑河市各類先進典型,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中,踐行使命初心,用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熱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新嫩江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在大戰大考中彰顯榜樣力量;開展『龍江好少年』『新時代好少年』『陽光美德少年』『向善向上好少年』推薦評比工作,以文明校園、鄉村少年宮為主陣地,開展明德守禮『六個一』活動,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不斷培育各方面優秀少年,推動未成年教育工作健康發展。
以鄉村振興為抓手,各級文明村鎮開展以優化農村環境、構建和諧村居為目標的『村容整潔』,著力解決『髒、亂、差』的問題;在全市14個鄉鎮開展移風易俗活動,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培育農村文明鄉風;開展『四獎評一問答』活動,評選出好兒媳、好婆婆、誠實守信、孝老愛親等優秀典型56個,使傳統美德蔚然成風,形成人人向上向善,遵守村規民約,家家思進,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作為省級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之一,嫩江市整合全市特色陣地、團隊資源,建成1個縣級中心、3個分中心、14個所、164個站和10個少數民族村、紅色農場、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等特色點,形成具有鮮明嫩江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體系,通過信息化指揮調度系統實現文明實踐網絡縣鄉村三級全覆蓋;全市注冊志願者人數達2.3萬餘人,注冊志願團隊230支,累計開展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宣講活動1000餘場次,覆蓋聽眾20餘萬人次;依托基層文化陣地開展文化惠民活動100餘場次;開展『交通宣傳文明行』『助力高考免費接送』『愛心助學志願行』『失親兒陪伴』『陽光家園殘疾人居家托養』等主題志願服務活動2000餘次;打造了『小積分大文明』『七彩微心願』『一米陽光精細服務』等品牌志願服務項目,在全市掀起新一輪講文明樹新風的熱潮,使小積分,激發群眾大文明,奏響了文明實踐新旋律。
惠民潤心讓群眾共沐文化春風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嫩江市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守正創新,奮楫篤行,持續擦亮城市文化底色,群眾幸福指數節節攀昇。
秉持初心,文化惠民潤心田。嫩江市深入挖掘獨特的驛站文化、抗聯文化、知青文化等資源,以廣度資源共享促進深度文化惠民。全面推進『三館』免費開放,墨爾根古道驛站博物館被評為國家級3A級景區,累計參觀人數突破150萬人次。圖書館和15個流動分館接待讀者8.6萬人次;建成了148個中心村文化廣場、147個農家書屋,1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墨爾根驛站公園、庫莫愛裡民俗博物館、霍龍門侵華日軍罪證陳列館等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30餘處,嫩江市成為省文旅廳設計推出的『古驛道文化探尋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藝通心,文藝馨香沁滿城。嫩江市不斷昇級打造『嫩江之夏』『七彩之冬』文化活動品牌,『嫩江之夏』已成為嫩江人民每年夏季生活裡必不可少的文化盛宴;開展『蒲公英』計劃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520餘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達7236場,觀影人次達16萬;文藝工作者創作的優秀節目代表嫩江市參加黑龍江省社區藝術節片區展演、中俄文化大集系列專場演出等一系列重大文藝活動。十年來,共創作具有本土特色的精品節目百餘個,在省級各類文藝比賽中獲得金獎16個,市級比賽中獲得一等獎40餘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