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建設綠色龍江 打造黑土優品』系列報道① 讓龍江農產品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
2022-11-08 08:19:3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1月8日訊 種地時要遵循節本增效的標准,農產品加工要進行安全檢驗檢測,消費者可清清楚楚查看『從田間到餐桌』的生產過程……

  近年來,我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環節,通過一系列嚴謹、科學的措施,不斷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

  『標准化』帶來『高品質』

  工作十年,省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潘思楊的足跡遍布省內玉米主產區,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將玉米提質增效技術推廣到種植戶手中。

  他告訴記者,與原有栽培技術相比較,在地塊不變的前提下,標准化技術不只是生產標准的提昇,更是產量的提昇。

  為打破農民固化思維,打通推廣『最後一公裡』,潘思楊們先在大型農機合作社、種植大戶中進行推廣,讓他們為普通中小農戶『打樣』,『目前看推廣效果非常不錯。』

  近年來,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制修訂《黑土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技術》《水稻種子工廠化催芽操作技術規程》等省農業標准,在產地質量、種子要求、品種分類、田間管理、肥水管理、病害防治、機械要求、采收儲運和產品加工等環節編制、推廣農產品全產業鏈標准化生產模式圖、明白紙和風險防控手冊。

  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董海龍表示,農業標准化對於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是推動農業實現標准化、規模化、現代化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業強省、農業現代化的必由路徑。

  嚴監管確保『吃的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是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支橕,是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省已取得『雙認證』(CMA\CATL)的檢驗檢測機構達33家,樺川縣農產品檢測中心就是33家之一,負責人劉淑紅介紹,中心檢測認證參數有590項,農民合作社和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自主送檢,而且檢測是免費的。

  有了檢測證書的『加持』,產品市場認可度更高,銷售更加便捷;而這張『紙』更是『好產品賣好價』的重要憑證。

  除了高效便捷的服務外,嚴格的監管更不可或缺。

  劉淑紅說:『我們縣共有12個鄉鎮,下轄105個行政村。為了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我們會利用移動采樣車,定量、定時、定期到各村屯檢查,每個鄉鎮每季度不少於2次,每個品種每個季度不少於3次,流動檢測是強制性的。』

  ——在風險監測、監督抽查、執法檢查、信用建設四方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

  ——發現問題隱患、開展風險預警、加強風險防控,守住『管出來』的安全;

  ——指導農業生產主體控肥、控藥,按標生產,保障『產出來』的安全……

  一系列最嚴的『安全』舉措,使得黑龍江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連續七年穩定在98%以上,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雲』上看生產明明白白

  農業和互聯網融合日益緊密,其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的形式也在不斷更新昇級。

  省農業農村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劉鐵介紹,在『互聯網+農業』的新形式下,我們以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為主線,以解決產品內部追溯及供應鏈追溯為需求,設計開發運營黑龍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基本實現了對入駐企業的主體責任人、追溯產品名稱、產品檢測報告、產地環境、生產過程(整地、浸種催芽、育苗移栽、施肥情況)、農藥使用情況等過程數字信息管理,初步實現農產品生產過程信息的可追溯管理。2020年,與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進行了對接,形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全國『一張網』。

  為讓消費者購買農產品時不再『霧裡看花』,一些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農民合作社也在不斷擁抱新技術。

  喬府大院將二維碼印刷到產品包裝上,消費者可通過掃描二維碼觀看水稻從種植到收獲的全過程和所有相關文字信息;黑龍江孫斌鴻源農業開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則將全景成像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產中,實現農場實時遠程監控。360度的旋轉鏡頭,讓千裡之外的消費者通過手機可以實時觀看田間情況……『雲』端追溯,讓消費者看得清清楚楚,消費明明白白。

  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兆憲表示,要堅持質量興農,以優質高效為目標,在全省開展品種培優、品質提昇、品牌打造和標准化生產提昇行動,發展質量效益型農業,讓龍江農產品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