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航拍。張永奎攝

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家庭旅館。劉萬平 攝

八岔村航拍。同江市委宣傳部提供
黑龍江日報11月9日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描繪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引領了奮斗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學報告,談感受,訴心聲……從城市到鄉村、從機關到社區、從廠房到田間,連日來,在同江的大街小巷匯聚成推動振興發展實現新突破的強大力量。
農 穩產量、穩面積、開展農業『三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同江市更加堅定了推進『三農』事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推進『藏糧於地』,推廣保護性耕作和有機肥還田,使黑土更黑、更肥沃,糧食生產能力不斷提高。
走進同江市綠農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玉米地,兩臺大型收割機在農田來回穿梭忙碌,摘穗、剝皮、秸稈粉碎、玉米籽裝車等工序,全部一次性完成,大大縮短了采收時間。合作社社員遲慶華介紹:『現在種地都是機械化,又省錢又省力。今天趁著天氣好,抓緊時間收割玉米,確保顆粒歸倉。豐收了,大家都非常高興。』
秋糧持續收獲的同時,秋糧變賣也同時展開,這都歸功於農業機械化的實施。在綠農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院內,載滿金燦燦玉米的拖拉機不斷在卸糧,然後通過機械傳送帶,將玉米快速裝滿卡車,及時送往糧庫進行變賣,隨後,玉米正式在糧倉內『安家落戶』,現場一派豐收的氣氛。真正做到讓農民『地收空,糧出手,錢到手』,守護好『糧袋子』。
今年,同江市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重任,牢固『穩產量、穩面積』,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大豆播種面積突破142萬畝,實現擴種58萬畝;經過專家實收測產,糧食產量預計達到13億斤以上。同江市立足縣域自然條件,積極創建大豆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示范縣,推廣實施秸稈還田、免耕播種、大壟密植等黑土耕地地力改良提昇技術,持續開展農業『三減』行動,堅持建好管好用好高標准農田,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統防統治等多種手段,使高標准農田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實現糧食連年豐收。
商 招引一個企業壯大一個產業形成一個集群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同江市始終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找准城市定位,發揮區域特色,加快口岸服務效能提昇,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提高同江對外開放的質量,推動同江經濟行穩致遠。
走進同江赫哲遠鵬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忙著進行焊接車架、組裝新型雪地摩托車、試車測試等。目前,企業已在7月份完成了生產線的安裝,8月份測試全部生產線的性能,生產設備采用國內先進的噴涂流水線、組裝流水線及發動機測試平臺等,設計、研發和制造技術處於國內同行業領先水平。企業在挪威、芬蘭、奧地利、瑞典等20餘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穩定的客戶資源,訂單不斷增加,計劃圍繞國內冰雪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進一步加大新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力度,建設引領同江冰雪產業發展的新高地。
招引一個企業、壯大一個產業、形成一個集群,以商招商,鏈式招商,帶來的不僅是一個年產值1.2億元、利稅1300萬元的冰雪裝備企業,而是越來越大的『朋友圈』和整個冰雪裝備產業鏈條的延伸。
擴大重要物資和高附加值商品進出口,構建陸海協同、內外聯動的對外貿易格局,是全面融入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舉措。培育引進一批外貿企業,抓住機遇拓展國際貿易,也是同江做大做強冰雪產業冰雪經濟,加快構建冰雪發展新格局、培育冰雪產業新動能、打造冰雪經濟新增長點的發展方向。
十年裡,同江鐵路口岸對外開放獲得批復;口岸東部作業區結束30年臨時開放歷史;打通了中歐班列『水鐵』多式聯運新通道,口岸功能加速完善。全市外貿企業發展到557戶,外貿稅收突破億元大關,進出口貿易額增幅始終位居全省邊境口岸縣(市)前列。正是不斷實施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使同江『十四五』對外開放之路,起步沈穩紮實,全力打造向北開放合作新高地。
興 生活富環境好心情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堅持『基礎農業推動、特色產業帶動、民族旅游拉動』的發展思路,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把握穩中求進工作基調,全力推動鄉村振興。
到了秋收的季節,八岔村農戶們不為銷售犯愁,收回來的黏玉米直接進了村裡的八岔村鮮食玉米加工廠加工,就等著賣個好價錢。
八岔村注冊了『赫鄉田源』農產品地理標識,建設特色產業基地,『赫鄉田園』產業園區於2022年7月順利揭牌,全面激活了『赫鄉田源』地理標識,延伸『玉米種植+鮮食加工』『傳統漁業+魚罐頭生產』農副產業鏈條。依托『四泡一河』資源優勢,以加快轉變漁業發展方式為主線,引導八岔赫哲族群眾組建3家水產養殖合作社,通過養捕結合、以養為主,努力實現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圍繞漁獵體驗、生態觀光、紅色路線、民俗參觀、休閑養老、特色冰雪做文章,精心設計『赫鄉民俗體驗游』『濕地游江灘地漁獵體驗游』等精品旅游線路,依托赫哲民俗個性化優勢,完善赫哲部落魚鍋宴、赫哲十大碗餐廳和赫哲家庭旅館,叫響『中國八岔赫哲族』『中國赫哲第一村』等旅游品牌。通過招引北京鑫福海工貿集團投資1100萬元,建設的『莫日根』『伊爾嘎』兩艘觀光旅游船項目已落地,推出『三江口—街津口』兩江界江游精品旅游路線,將赫哲人千百年來的大船夢變成現實。
組建八岔村民間藝術團,編撰的《八岔村志》被列為文化部首批《中國名村志》項目,完善八岔伊瑪堪傳習所教學設施,培養伊瑪堪學員45名,帶動全鄉120名學員通過微信參與學習赫哲文化。創辦『赫哲姑娘』等魚皮手工藝合作社,培訓工藝匠人54名,研發制作精品魚皮畫、魚骨掛件等手工藝制品,通過網絡電商和扶貧展銷周平臺銷售特色旅游產品,實現年銷售收入10萬元以上。
走進八岔村,宛若走進世外桃源,二層小樓鱗次櫛比、村間小路整潔清爽,文化廣場民俗特色濃郁,讓人心曠神怡。八岔村還實施了排水和亮化項目,開展了村屯綠化,八岔村有線電視、自來水、電話、道路硬化、住房磚瓦化率均達到100%。爭取中惠地熱公司投資350萬元完成八岔赫哲新區電網供熱,實現利用新能源清潔供熱,為建設生態宜居新八岔和實現興邊富民打下堅實基礎。如今的赫哲群眾生活大變樣,人們的生活富了,環境好了,心情美了,錢包鼓了,日子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