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0日訊(記者 許諾)11月13日,由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中國冰壺協會主辦,黑龍江省體育局等承辦的中國首屆冰壺聯賽伊春站即將啟幕。比賽前,記住這些知識點,讓你從『0基礎的』冰壺『小白』進階『入門級』,感受冰壺魅力。

冰壺是什麼?
冰壺(Curling)又稱擲冰壺,冰上溜石,是以隊為單位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它考驗參與者的體能與腦力,展現動靜之美,取捨之智慧,被大家喻為冰上的『國際象棋』。1924年冰壺作為表演項目被納入第一屆冬奧會。
比賽規則是什麼?
冰壺比賽時,每場由兩支隊伍對抗進行,比賽雙方各4人登場,兩隊每名運動員均有兩個冰壺,即有兩次擲壺機會。分一壘、二壘、三壘和四壘,順序交叉投壺,在一名隊員擲壺時,由兩名本方隊員手持毛刷在冰壺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壺能准確到達營壘的中心。同時對方的隊員為使冰壺遠離圓心,也可在冰壺的前面擦掃冰面。10局比賽,每局中冰壺最接近圓心的一方得分,得分多者獲勝。


運動員擲壺時,身體下蹲,蹬冰腳踏在起蹬器上用力前蹬,使身體跪式向前滑行,同時手持冰壺從本壘圓心推壺向前,至前衛線時,放開冰壺使其自行以直線或弧線軌道滑向營壘中心。擲壺隊員在力求將冰壺滑向圓心的同時,也可在主力隊員的指揮下用冰壺將對方的冰壺撞出營壘或將場上本方的冰壺撞向營壘圓心。最後當雙方隊員擲完所有冰壺後,以場地上冰壺距離營壘圓心的遠近決定勝負,每石1分,積分多的隊為勝。比賽分兩隊進行,兩隊各有四名隊員輪流丟擲,以賽前雙方擲點離圓心近者先擲。每局在每隊交替擲壺,每人分別丟擲兩壺,八人共擲十六壺之後結束。

男女混合項目兩名隊員行使4個人的使命,預先放置『定位壺』增加了比賽的難度。每隊投5只冰壺。投第一壺的隊員也必須投最後一只壺。
比如這兩種情況,均為紅隊獲勝,分別得1分(左)和2分(右)
比賽裝備有哪些?
比賽時,運動員要身著運動服,腳穿比賽鞋(或鞋套),比賽鞋(或鞋套)兩腳的底部不同,蹬冰腳鞋的底部為橡膠,而滑動腳鞋的底部則為塑料。冰壺由壺體、手柄和螺栓組成,直徑不到30厘米,重量近20公斤,壺體花崗岩產自蘇格蘭。
運動員穿的冰壺運動鞋大有門道,借助啟蹬器發力滑行,兩腳鞋底的結構不同,便於在滑行與制動間切換。
冰壺到底『刷』的是啥?
答案就是冰粒!制冰師要在冰面上均勻噴灑純淨水,形成均勻的冰粒,也就是『打點』。這些冰粒在冰壺下方創造出空間,某種程度上減少了摩擦,並且考慮到冰壺底部呈凹陷狀,這個小小的空間也阻止冰壺吸附到冰面上。當其滑行於冰面時,會使冰粒微微融化並形成另一層薄薄的水,這樣冰壺就可以更平穩地滑行啦。

為什麼要刷冰面?
通過刷冰可以瞬時提高冰的表面溫度,使冰壺走得更遠。刷得越用力,冰珠頂部就融化得越多、變得更滑,反之,如果壺離圓壘或圓心足夠近,不需要滑行太遠,刷冰員也就不需要過於用力刷冰。有各種各樣的刷子——玉米刷、馬毛刷,以及更高端的合成纖維刷。此外,刷冰員沿著冰壺滑行的軌跡刷冰,還能改變冰壺運動的方向或速度。既要控制冰壺運動方向又要控制冰壺運動速度的精髓就在這裡!
賽場冰面用什麼水制作?
冰壺場地不接受水有雜質,這種水可不是從家裡水龍頭就能接出來的自來水,而是經過淨化的去離子水。

這種水結冰的速度更快、硬度更高,可以讓刷冰效果達到最佳。最重要的是,因為其物理性質,制作出的冰粒可以保持長時間堅挺,持續整場比賽。
運動員在喊什麼?
『大喊大叫』的通常是投壺和指揮隊員,喊叫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給予擦冰隊員擦冰指令;二是因為冰壺場地太長,不喊真的聽不見。
由於語言、習慣和個人喜好不一樣,每個隊伍呼喊的內容各有各的特點,但大致上也就兩個意思:『大點勁兒!使勁兒擦啊!』『別擦了!力量夠大了!』
在13日開賽的中國冰壺聯賽(伊春站)的比賽中,將設立男子、女子、混雙三個項目,冰迷們將會一睹國家集訓隊、北京隊、貴州隊、黑龍江隊、哈爾濱隊、吉林隊、內蒙古隊、上海隊、天津隊的風采。同時還可以領略伊春——『祖國林都』、『紅松故鄉』、『恐龍之鄉』、『冰壺之都』的美譽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