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宣講。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編者按
為深入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走進基層、走進群眾,進一步凝聚黨心民心、鼓舞奮進力量,本報今起開設『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專欄,集中報道廣大乾部群眾立足本職崗位、紮根基層一線、認真履職盡責的生動事跡,進一步激勵全省人民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埋頭苦乾、奮勇前進,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繼續創造新的偉業,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
黑龍江日報11月21日訊『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二十大精神隨著悠揚鏗鏘的民族傳統說唱『摩蘇昆』,激蕩在每一位鄂倫春族鄉村民的心中。村民由其石激動地說:『下山定居、蓋新房,黨和政府帶領我們致富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安排與展望,讓每一個享受到了發展成果的鄂倫春人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與期待。』
用民族語言唱出來,用樺樹皮刻下來、用非遺剪紙剪出來……近來,大興安嶺塔河縣十八站鄂倫春族鄉依托鄂鄉文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鄂倫春民族風情園等多場景,匯聚鄉鎮職工、民族乾部、駐村工作隊等多方力量,以內容生動、形式多樣的活動掀起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
用雙語宣講,傳遞思想溫度
十八站鄉緊密結合鄂倫春族傳統文化,積極探索『書面語』轉化成『民族語』的新方法,使黨的『好聲音』更接地氣、深入人心。『漢語+鄂倫春語』的宣講,已經成為當地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門模式,宣講內容圍繞講黨的恩情、講民族政策、講團結和諧、講法律法規知識、講惠民政策展開,采取漢語宣講一遍,鄂倫春語翻譯一遍,重點內容相互交流一遍的方式,從『被動式宣講』變為『互動式交流』,用『鄉音』傳遞『黨音』。
鄂倫春傳統說唱『摩蘇昆』,是一種『說一段,唱一段』的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形式。為將理論宣講與民俗文化傳承創新結合,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遞到千家萬戶,鄂族村群眾利用新媒體平臺拍攝了兩期『摩蘇昆』,以飽滿的熱情傳唱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制非遺產品,闡釋精神力量
『從撮羅子、木刻楞,到現在的集中供熱有上下水的磚瓦房,鄂倫春人從心裡感激黨和政府。我們這些老人也想發揮餘熱,把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的鄂倫春文化語言更好地傳承下去,共同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郭寶林有感而發。
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中,當地的傳承人紛紛制作非遺『小手工』,將自己的體悟與心得,以各種形式展示傳遞給身邊的人們。郭寶林用靈巧的雙手,刻出了『讓民族團結「石榴籽」更紅』的樺樹皮工藝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關小雲創作了以『剪紙映初心,獻禮二十大』為主題的剪紙作品。深浸著民族特點的一件件、一張張作品,以藝術、文化和傳承,傾心推動著黨的二十大精神在鄂倫春族鄉落地生根。
當地的廣大黨員乾部和群眾也時常相聚在十八站鄂倫春民俗博物館,共同參觀承載著一代代鄂倫春人生活印記的老物件,一起回望鄂族群眾下山定居近70年,在黨的領導下所發生的巨大發展變化,切身體會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前行指引的重大意義與歷史必然。
讓黨的好聲音傳入千家萬戶
『作為一名基層民族乾部,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真抓實乾,不斷推進鄂鄉穩步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據鄂倫春族鄉鄉長孟威介紹,十八站鄉黨委還以流動講堂的形式,在會議室、在農家書屋、在群眾家中,通過舉辦學習會、研討會,開展黨的二十大知識測試、慰問活動等方式,把『大講堂』轉化成『小講堂』。利用『線上+線下』宣講方式,依托新興媒體平臺,拍攝了『黨的二十大報告我領學』多期節目。日前,當地機關支部黨員27人,以幫扶困難群眾為契機,走村入戶宣講,切實而具體地推動著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開花結果。
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大興安嶺鄂倫春族群眾正與全國人民一起,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歡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