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29日訊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紮實推動鄉村產業、人纔、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近日,在雞西市麻山區麻山鎮龍山村黨員活動室,村黨支部書記陳桂芳帶領大家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近年來,龍山村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讓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今年10月,龍山村入選第三批全國村級『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
『約』出文明新氣象
龍山村位於雞西市麻山區西南部,有七八十年的歷史。今年58歲的吳德安就出生在這裡。
初冬的早晨,老吳漫步在村裡,望著乾淨整潔的道路、家家戶戶收拾得井井有條的庭院、裝飾精美的文化牆,不由感慨:『瞅哪兒都順眼。』
而就在一年前,村黨支部陳桂芳提出創建文明村的想法後,老吳並不支持,『農村條件在那兒擺著,再乾淨能有多乾淨?再文明能有多文明?我們父輩不也這樣過來了嗎?』
為了做通『老吳們』的思想工作,村裡成立領導小組、重新修訂《村規民約》,設置網格員。網格員們分片、分區挨家挨戶做動員工作。
龍山村的文明村創建活動,先從改善人居環境入手。村裡與村民簽訂『門前三包』協議,由村民負責清理門前邊溝的雜草、垃圾,公共道路上禁止堆放牲畜糞便、杜絕亂停車行為。
『有一部分村民不理解,』45歲的網格員李秀娟提起去年剛開展工作的情形時說,『我們上門勸說經常「被嫌棄」。』
『車停路邊擋道、拉秸稈回家把馬路弄髒了,網格員會來提醒,督促我們盡快處理。』起初,老吳覺得網格員『嘮叨』,但漸漸變化的村容村貌,讓他體會到保持良好環境衛生帶來的好處。
『村裡養牲畜的人家多,以前一到下雨天,路上的狀況真是一言難盡,夏天的味道更別提了。現在,路上敞亮多了,像生活在花園裡。』老吳說,今年夏天,有山東親屬來做客,一進村就誇村子溫馨,令他『特別有面兒』。
公共衛生環境有所改善後,村裡又號召村民在庭院裡種樹、種花,開展『最美庭院』評比活動。陳桂芳告訴記者,去年村裡參加『最美庭院』評比的家庭有10戶,今年就增加到20戶,15戶最終『入圍』。
『理』出文明新風尚
『以前,村裡人情重得很!』村民張亞青說,很多村民辦事講排場,部分不富裕的家庭借錢也要把事兒辦『體面』。『遇上隨份子比較多的月份,百姓花銷可不少。』
而從去年開始,龍山村百姓拿『份子錢』有了『上限』標准。
張亞青家『老姑娘』去年秋天出嫁,一共收了不到5000元禮份子。『村裡規定辦事不能超過9桌,禮金不能超過200元。』作為村裡重新修訂《村規民約》後第一家辦喜事的農戶,她對新規非常贊同,『以前大家都比著隨禮金,借錢隨禮也不能丟掉面子。現在有了村規約束,村民們負擔小了,更輕松了……』
移風易俗,龍山村用了哪些妙招?
陳桂芳說,2021年龍山村成立紅白理事會,陳桂芳任會長,邀請村裡德高望重、熱心服務、公平公正、崇尚節儉及有一定禮儀特長的村民為理事會成員。理事會重新修訂《村規民約》,重點將『樹立婚事簡辦新風、樹立養老敬老新風、樹立求知重教新風』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
李鳳忠是村裡紅白理事會成員。他告訴記者,理事會制定章程,多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倡導動員,明確要求摒棄陳規陋習、提倡文明生活,反對大操大辦、提倡節儉之風。
『事前告知辦事群眾婚喪事宜辦理規定,事中對操辦規模現場監督,事後與事主一起算「節支賬」,贏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李鳳忠說,一年來,在大操大辦酒席方面,全村節省支出約30萬元,節儉辦事成為共識、文明新風深入人心。
『評』出道德新面貌
臨近年終歲尾,龍山村一年一度的表彰大會暨『龍山春晚』也要進入籌備期了。
『去年,我們修訂了獎勵辦法。提高對新入學本科生和新入伍青年的獎勵金額。』陳桂芳說,表彰大會上,村裡還會對文明大戶、養殖大戶和種植大戶進行獎勵。『獎品可能是一副棉手套、一條毛巾、一個小蒸鍋,雖然不貴重,但會激勵更多村民向上向善。』
這兩年,龍山村積極開展『龍山好人』『最美家庭』『美麗庭院、乾淨人家』和『星級文明戶』等多項評選活動,把村裡敬業奉獻、助人為樂、孝老愛親、移風易俗等真實感人的典型推向前臺。村裡制定了『紅黑榜』,已有50戶被選樹為紅榜典型。
34歲的王麗萍是村裡志願者。她說,志願者們定期開展環境整治、走訪慰問孤寡老人等志願服務活動。『村裡常住人口700餘人,志願者就有120多人。』
『現在的龍山村,真的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大家隨手撿垃圾、微信群裡經常有人發失物招領啟事。全村形成了人人學先進、個個爭先進的良好社會風尚……』村裡的點滴變化,李鳳忠都看在眼裡。他說,現在村民心氣可順了,村裡有個大事小情兒的,不用怎麼動員,大家哼著小曲就來了。
『我要帶著黨員乾部和村民們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學好、悟透。讓文明成為鄉村最亮底色、最美風景,讓全村人過上更甜蜜的幸福生活……』陳桂芳信心十足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