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2月1日訊 『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說起從一名技術人員到研發高級工程師走過的20年,大慶市天德忠石油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兼工業設計中心主任張淞源由衷感嘆創新帶給企業的動力。
記者聯系張淞源采訪時,他正跟隊友們探討防凍防盜采油井口裝置項目的進展情況,『新工具研制,進展到哪步了?』『那套組合閥設計得怎麼樣了?』『現在氣溫已經零下了,數據采集、日常管理有沒有問題?』……像這樣開在『井下作業』現場的『例會』,平均每5天一次,團隊成員與油田作業隊一起梳理問題清單,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這樣的場景在我們這兒很常見,每個人承擔著不同的攻關項目,大家湊在一起,從不同的角度探討、打磨。』張淞源說。
封隔器是油田裡最常用的井下工具之一,廣泛應用於油田各項設施中。『有一次,我接到采油廠作業大隊電話,說封隔器無法解封,這是我多年來從未遇到的問題,難道是產品質量出了問題?』
『是封隔器的級數過多,遇到卡阻時每個封隔器的解封力達不到設定值,無法解封了。』張淞源驅車趕到作業現場後憑借多年經驗指導技術員檢查了井管柱設計,查看封隔器數量。最後施工隊上報重換更大的作業機,順利解決了問題。張淞源說,在返程途中他一直在思考,隨著油田開發的深入,地下油層開采進行了更加精准的層段細分,每多細分一個層段,就需要多增加一級封隔器。『原來平均每口井需要3到4級封隔器,現在有的井則需要8到9級,隨著這種井的增多和普及,如果總遇到這種情況,不僅增加作業成本,而且還會給管柱帶來變形、斷裂的風險,存在施工隱患。』他帶領技術團隊仔細分析、大膽設想、反復摸索,提出了逐級解封的產品構想,將原來管柱上提時上提封隔器的中心管改成了上提解封套,設計出逐級解封封隔器工具,實現逐級單一封隔器解封,徹底解決了該問題。
設計過程中,通過三維設計,電腦模擬和工廠試驗合格後,張淞源帶領專業技術人員同油田作業隊一同在試驗井作業試用。『現實和預期有差別,所以我們反復試驗記錄數據,反復拆解裝配工具,改進解封結構,最終實現逐級解封,降低解封載荷,有效控制了注采循環,彌補了穩油控水環節的技術短板。』張淞源說,團隊同時運用『彈性密封』技術,有效解決了現有管柱的上提下放控制封隔器座封和解封操作繁瑣、耗時較長等不足,保證了封隔性能可靠,解決了生產難題。
『這項技術的突破,滿足了油田多級精准細分對封隔器的要求,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僅從作業施工方面講,避免了大噸位作業井架施工,一口井就能節省費用30萬元,大慶油田幾萬口井,算下來效益可觀。』張淞源為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
隨著張淞源帶領團隊研發的一個個節能增效的『利器』在油田投入使用,公司前行的腳步也更加堅實。公司2018年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19年獲得省級技術中心認定,2021年獲得省創新平臺、省知識產權試點企業、綠色企業認定,2022年成為省專精特新企業。公司與東北石油大學等高校聯合進行研發,抽油機配件、高壓水井閥門和井下工具、橡膠配件等產品銷往大慶油田、長慶油田、新疆油田、遼河油田等國內各大油田。張淞源說,看到油田節能增效、國家綠色發展,他感到一切付出都值得!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5年,要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張淞源說:『從「行列」到「前列」只有一字之差,而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這其中包括各行各業的創新,也包括基層一線的創新。一滴滴原油、一縷縷天然氣、一組組逆勢上揚的成績背後,就是新時代石油人用創新理念和艱苦奮斗交出的龍江答卷。我們將更加努力地研發實用技術,解決企業生產難題,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