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北大荒『十九連豐』背後的力量
2022-12-14 07:31:4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秋實 周劍 姜斌 劉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北大荒豐收景象。吳永江 攝

  秋收期間大型農機聯合作業。崔傑 攝

  保護黑土地。包日明 攝

  格田改造現場。張卉 攝

  黑龍江日報12月14日訊 糧食『十九連豐』,是肥沃黑土地對勤勞的北大荒人的饋贈。從糧食生產到糧食增產,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隊』,北大荒集團『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再迎大豐收,背後是北大荒人對黑土地的保護、對高標准農田的建設、對機收減損的探索、對新農技農藝的充電學習……在又一個風雪漸盛的冬天裡,勤奮的北大荒人為了下一個更美好的春天,已經走在備耕的路上。

  保護黑土地 『魚眼泡』變良田

  保護好黑土地,守住這份糧食豐產豐收的底氣,是北大荒人多年來一直在探索解決的重要課題。

  『這塊地從備春耕生產到秋收整地,只要降水多了,壟溝裡就能看到明水,導致各階段農業生產都滯後。』面對耕地裡縱橫交錯的『魚眼泡』和水線,北大荒集團紅色邊疆農場有限公司在農業生產科技體系上統籌規劃,對旱作耕地全面開展聯合整地作業,打破35厘米以下犁底層,疏通耕層下的『水脈』,糧食產量得到大幅提昇。

  多年來,北大荒集團北安分公司全面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加大對農藝措施的制定和先進農機具的購進,著力提昇農業生產標准化管理水平,通過『玉+豆+經雜』輪作、制訂田間管理模式和對應農機配套措施,以保護性耕作替代傳統翻耕,大力開展大壟栽培模式和秸稈還田、深松整地等保護性耕作,讓澇窪地、『魚眼泡』、水線等不良影響因素逐漸消失,耕地通透性越來越好,低產田變良田。

  『小池』變『大格』 實現『兩提』『三減』

  近年來,北大荒集團加大高標准農田建設,在百萬畝耕地上實施格田改造。格田改造之後有利於大型農業機械作業,既減少了池埂佔地面積,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為農業節本和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我去年改造了340多畝水田,改完之後的水稻長勢不錯,340多畝地改造完多出10畝左右的耕種面積,相較往年多打了7噸糧食,多收入近2萬塊錢。』北大荒農業股份八五六分公司十五管理區種植戶呂向民嘗到了格田改造後的甜頭。

  為進一步鞏固和提昇糧食綜合產能,近年來,八五六分公司通過削埂擴池、土地平整、溝渠清淤,對低產田進行格田化改造。改造後的格田實現了『一創』『兩提』『三減』六大優勢,即創造良好的田間作業條件,整地、插秧、田間管理和收獲等作業更加便利;提高土地利用率,田間池埂、溝渠等佔地面積由原來的6%~7%下降到4%,插秧面積增加2%~3%;提昇機械作業效率15%~20%,提高水整地、插秧、收獲和翻地等環節的機械作業效率;大大減少用工成本,減少生產用水,減少對田間土壤破壞。從2018年至今,北大荒農業股份八五六分公司共改造耕地55萬畝,新增耕種面積1.1萬畝,每年可增收1300多萬元。

  科技賦能 機收減損糧食增產

  近年來,北大荒集團在農機減損上不斷探索,認真分析主要農作物收獲環節造成損失的原因,從合理確定收獲方式、准備抗災機具、協調糧食收儲、加強技術指導等多方面推進機收減損工作,從秋收到管理全鏈條保障糧食安全收獲,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今年秋收,我們農場有限公司的大型收獲機車安裝了加長倒伏器、防護網、底刀、防陷輪等減損裝置,有效克服收獲過程中作物倒伏及崩粒情況,全力確保農業機械在秋收生產中發揮最大減損增效作用。』北大荒集團北安分公司趙光農場有限公司技術人員陳猛說。

  記者了解到,在今年秋收工作中,北大荒集團北安分公司通過制定減損規范、強化減損培訓、統一作業標准、機具改裝、儲備抗災機具等措施,將直收作業損失率控制在1%以內,全方位提昇糧食收獲質量。

  分公司農業發展部副總經理孟慶民告訴記者,農機數字監控平臺在秋收期間也起到降低機收損失率的作用。平臺對每臺作業機車進行實時監控,密切監控機車作業速度、質量,對達不到作業標准的第一時間報警提示,讓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戶足不出戶精准監測,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水平,實現農業生產的科技化。

  冬閑不閑 『雲上』學習忙

  冬閑地閑,人不閑。多年來,勤奮的北大荒人早已經把『貓冬』變成了充電學習的『冬訓』,學習新的農技農藝,提高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

  連日來,綏濱農場有限公司舉辦了高素質種植戶培訓班,特邀請相關專家,就農機使用維護與安全、北大荒水稻機械化收獲減損應用技術、公司職工如何種好地賣好糧等方面內容進行細致講解。培訓班采取線上會議的形式,解答種植戶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共有農業技術人員及水稻示范戶106人參加。

  『組織這樣的培訓很貼民心。總結往年工作的不足,提高一下自身素質,為來年從事農業生產做好准備。』重陽管理區技術員說。

  學習農業技術的同時,不少農場職工已經開始著手提早備春耕。

  這幾天,七星農場有限公司第十五管理區主任徐偉正挨家挨戶地發放施肥建議卡。『通過分析土壤氮、磷、鉀、有機質和PH值等指標制定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發放給種植戶,指導他們科學施肥。在控制化肥用量、提高施肥率基礎上,為黑土地投喂「營養餐」。』

  連日來,二龍山農場有限公司開通的農資專運線上車輛往來穿梭,搬運工人起早貪晚裝卸化肥。根據種植戶上報的用肥需求,公司計劃購進集團化運營肥料9257噸,目前已購進化肥3400餘噸,將按照農時節點陸續下擺到各農業單位。

  『我們本著「早計劃、早部署、早落實」的原則,科學研判肥料市場行情,提早采購農業用肥,並全力做好肥料儲備和安全下擺工作,為春耕生產搶農時打牢基礎。』二龍山農場農業科技服務中心主任於錫康說。

  能不能守好用好『飯碗田』,關系到北大荒集團能否擔負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使命和責任,關系到能否增添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底氣。在廣袤的黑土地上,北大荒人『早』字當家、『春潮冬鬧』,夯實糧食生產根基,全力以赴譜寫『藏糧於地』這篇大文章。

責任編輯:王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