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奮力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2022-12-24 08:10: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崔佳 方圓 劉夢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今年糧食產量1552.6億斤,連續13年位居全國第一

黑龍江奮力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冬日的黑龍江天寒地凍,北大荒集團糧食生產准備環節一派『冬忙』景象——

  在八五五農場糧貿公司大豆種子加工車間,一粒粒金黃飽滿的大豆種子經4道工序精選後進入包裝線;在七星分公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化驗室,新一季土壤檢測工作正式啟動;在寶泉嶺分公司,鐵路專用線裝卸工人正卸運春耕化肥……

  國家統計局12月12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黑龍江省糧食產量達1552.6億斤,佔全國總產量的11.3%,連續13年位居全國第一。

  黑龍江廣大乾部群眾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殷切囑托,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部署要求,紮實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種業振興行動、農業科技應用等舉措,全面提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堅決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讓黑土地上的大國糧倉越來越豐實。

  錨定高標准,守好建好『黑土良田』

  雪後初晴,陽光灑在冬日的田野。在黑龍江富錦市向陽川鎮友誼村,整地工作已全部結束。種植戶李立立家的大豆田在今年秋天喜獲豐收,金黃飽滿的豆粒堆滿糧倉。眼下,他正盤算著明年的種植計劃。

  『我們村耕地面積雖廣,但多是「坑窪地」。過去,沒辦法引進大馬力機械作業,趕上雨季就成了「望天田」。』李立立說,村裡去年開始建設高標准農田及配套設施,『坑窪地』大變樣,『地好了收成就好,明年種糧更有信心了。』

  今年,友誼村實現高標准農田建設整村全覆蓋。『守著良田,村裡推行整村土地托管,整合全村30套農機器具,統一管理調配。』村黨支部書記傅馳野說,今年糧食產量比去年增產40萬斤,人均增收1000元。

  富錦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春生介紹,2022年,全市新爭取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7.71萬畝,總投資9560萬元;新爭取東北黑土地保護建設項目24.41萬畝,總投資3.97億元;全市糧食產量達到63億斤。

  田成方、埂筆直、地平整、渠相連、道縱橫……從天空俯矙黑土地,成片格田整齊劃一,蔚為壯觀。這樣的景象得益於北大荒集團推廣實施的一項高標准農田建設的有效措施——格田改造。

  『我家這片地總共有340畝,經過格田改造,小田變大田,低窪地改造成平整地,今年水稻畝產1400多斤,比去年提高30斤。』北大荒集團八五六農場有限公司第六管理區種植戶呂向民說。

  『格田變大之後,有條件進行智能化改造,對作物生長及大田環境開展全過程監測。』八五六農場公司農業生產部部長曹宇介紹。

  『預計今年年底前,全省累計建成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的高標准農田面積將超過1億畝。高標准農田建成後,畝均糧食產能可增加10%至20%。』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兆憲介紹,通過大力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全省耕地質量平均等級為3.46等,高出東北黑土區0.13個等級。

  打響自主牌,全力推進『種業振興』

  整理實驗數據、分析稻谷品質……今年冬天,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的研究員潘國君和往常一樣在實驗室裡忙碌著。

  潘國君團隊培育的『龍粳31』,已成為全國推廣應用面積最大的自主創新粳稻品種。以『龍粳31』為代表的系列品種,已成為黑龍江省主栽品種。『如今我們的品種單產已經很高,可是科技創新無止境,還要力爭在產量、抗性以及食味品質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潘國君說。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今年印發實施的《黑龍江省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以『資源保護、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提昇、市場淨化』五大行動為重要抓手,為黑龍江種業振興制定了時間表、路線圖。同時提出,加強國家級大豆種子基地和玉米、水稻等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加快優質高產農作物品種選育和更新換代,實現主要農作物良種全覆蓋。

  『今年我們審定主要農作物新品種424個,其中水稻222個、玉米104個、大豆87個、小麥11個。』黑龍江省農科院院長劉娣介紹,省農科院著力推進種業創新,指導全省種植戶科學選種用種,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位於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大樓地下一層的種質資源庫,存放著9萬餘份珍貴的種質資源。公司大豆研究院院長胡喜平是墾豐種業引進的研發專家之一,他正帶領團隊解析種質資源所含有的有育種價值的功能基因,目前開發的用於抗灰斑病育種的功能型芯片,為黑龍江省大豆抗灰斑病分子輔助育種奠定了基礎。『我們正迎來種業創新的突破期。』胡喜平說,去年大豆新品種『龍墾3092』通過審定,在保持蛋白質含量40%、脂肪含量20%的同時,每畝單產可比當地主栽品種增產10%以上。

  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黑龍江步履堅定——

  推進種業自主創新攻關,黑龍江省財政投資共安排3億元用於種業創新,其中安排3996萬元支持省農科院、東北農大建設玉米、水稻、馬鈴薯等種質資源改良和育種平臺建設。支持北大荒墾豐種業牽頭承擔國家大豆育種攻關任務。繼續實施大豆良種生產能力提昇補助政策,對省內生產規模較大的17家大豆種子企業補助資金2482.65萬元,推動種業企業做大做強,推進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全省國家級制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達到19個,大豆和常規稻良種繁育基地面積位居全國前列。

  爭當排頭兵,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今年玉米豐收,多虧了這些裝有「大腦」的「大鐵牛」。』哈爾濱市雙城區鏵鎰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付長世指著10臺大型農機說,『這些拖拉機裝載了北斗導航系統、物聯網等智慧農業技術。』

  『「鐵牛」自己跑,收成特別好。』鏵鎰現代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杜濱笑說,合作社目前有500餘套先進大中型農機具,『這幾年,黑龍江惠達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我們提供智慧農場方案,播種、插秧、施肥、收割全部實現自動化。』

  『春耕時,安裝了北斗導航無人駕駛系統的高速精量播種機穿梭田間,速度快、效率高,而且株距、行距均勻,苗量精准。』付長世說,『一天就能多起100畝地,一畝地還可多收益20多元。』

  『我們持續在農業設備科技創新上投入力量,讓農民在手機上一鍵可實現自動耕、種、管、收等作業監測。』黑龍江惠達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宇說。

  全國最大的大豆生產地級市——黑河市開展大豆科技自強『伙伴行動』,創建千畝方示范基地,示范推廣110厘米大壟密植等綠色優質高產高效生產模式。2022年,全市大豆實播2190.1萬畝,比上年增長25%。

  『我們種植了4萬畝大豆,喜獲豐收。』黑河市遜克縣豐盈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姜東華說,『各級政府把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落到了實處,我們種糧有奔頭。』

  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纔。黑龍江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截至2021年底,黑龍江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在98%以上。2021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9.3%,居全國領先水平。

  轉自2022年12月23日《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王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