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生物經濟,建設國家新基地
2022-12-28 07:23:4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唐海兵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2月28日訊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將生物經濟作為全省加快打造的四大經濟新引擎之一,提出打造『國家生物經濟新基地』的全新目標。作為農業大省、生態大省,黑龍江生態多樣性非常突出,是寒溫帶的生物基因庫,也是國家優質道地藥材重要產地。厚實的生態『家底』,為我省發展生物經濟提供了堅實基礎。

  《黑龍江省『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出臺,為黑龍江生物經濟發展注入原動力。如今,我省生物經濟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逐步形成了以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為主體的現代生物產業體系,生物經濟全新布局、蓄勢騰飛。

  生物醫藥『根深葉茂』

  一場大雪過後,『中國冬果沙棘之鄉』林口縣,大片火紅的沙棘樹更為耀眼。

  『沙棘內含上百種生物活性成分,被譽為「VC之王」「黃酮之王」,開發利用潛力巨大。』林口縣漿果產業協會會長、黑龍江眾源冬果沙棘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杜中元介紹,目前他們已與青海、內蒙古、山西等地的沙棘深加工企業開展深入合作。

  『我省沙棘共有34.6萬畝,「寒地龍藥」整體在田面積408萬畝。種植面積、產量、產值、效益四項增速連續4年保持全國領先。』省農業農村廳中藥材發展處處長修國輝如數家珍,『中藥材是中醫藥產業發展「第一車間」,優質的「寒地龍藥」受到諸多藥企青睞。年初以來已達成簽約項目43個,簽約額107.4億元,已開工項目36個,落地資金61.5億元。』

  除了優質原材料,我省還是具有傳統優勢的中成藥產品研發大省,曾原研創制了雙黃連、刺五加、滿山紅、北豆根系列全國知名的中成藥大品種。擁有國家級新藥1145個、專利品種57個、國內獨家品種51個、中藥保護品種39個。擁有藥品批准文號8080個,其中化學藥品4834個、中藥2999個、生物制品58個、原料藥189個。現有哈藥、三精、護彤、世一堂、葵花、友搏、珍寶島等中國馳名商標。全省規上藥企涵蓋了中藥、化藥、生物制藥等醫藥制造業全部8個子行業,擁有哈藥集團、珍寶島藥業等9家上市公司,擁有葵花藥業等2家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

  生物加工『點糧成金』

  11月,黑龍江生物經濟民營企業20強榜單出爐,黑龍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新和成坐標綏化,以玉米為原料,生產輔?Q10、維生素C、山梨醇、結晶糖、維生素B12等高附加值產品,是全球重要的輔?Q10、維生素C生產基地。

  同樣能讓玉米『變身』的,還有綏化市肇東星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黃的玉米通過機器變身為淀粉,經由提純得到葡萄糖,再經過發酵,最後生產出呈味核?酸二鈉等產品。

  從『原字號』到深加工,小小的玉米經過發酵、提取、精制等工藝,變身為氨基酸、維生素、輔?Q10等產品,身價翻昇百倍,這就是生物技術的魔力。

  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我省玉米設計加工能力超過3000萬噸。乘著生物技術的東風,小玉米在我省實現了大變身,從『糧頭食尾』到『農頭工尾』,從『原字號』到深加工,一粒粒金黃的玉米,串起黑龍江的『黃金產業鏈』,也串起了黑龍江發展生物產業的信心與恆心。

  生物育種『跨越發展』

  6月,大北農集團正式開啟『龍江十年雙千億投資計劃』,其中搭建生物育種平臺帶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是一個重要目標:立足東北、聯結首都、面向國際,以人工智能、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規模化轉基因等育種4.0時代關鍵技術產業化應用為主要攻關方向,組建高水平科研專家團隊,重點圍繞玉米、大豆、水稻、生豬等關鍵物種,搭建育種平臺及測試網絡,開展重大新品種(品系)選育、生產與推廣。

  省農業農村廳科技農業專班副組長滿莉介紹,今年我省大力加強育種創新平臺建設,安排3996萬元資金支持省農科院、東北農大建設玉米、水稻、馬鈴薯、工業大麻種質資源改良和育種平臺,提昇種業基礎研究水平。支持北大荒墾豐種業利用生物育種平臺,面向省內外科研院校和種子企業開展生物育種技術服務,加快生物育種技術應用。

  『墾豐在國內種業中率先實現由以雜種優勢育種為代表的「育種2.0」階段,向以現代生物工程育種為代表的「育種3.0」階段跨越。』墾豐公司研發總監孫樹民說。

  記者還了解到,為增強生物育種創新動力,我省還實施生物育種激勵政策,制定並組織實施了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後補助政策,已寫入《黑龍江省關於支持生物經濟高質量發展若乾政策》中,為黑龍江發展生物經濟注入內在動能。

  匯聚萬千寒地資源稟賦,匯集大批生物產業基礎,匯合眾多頂尖科研機構和專家學者,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龍江,正立於生物經濟之風口,蓄勢騰飛,扶搖萬裡。

責任編輯:王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