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0日訊 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是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未來雙鴨山走什麼路?雙鴨山市緊緊圍繞現代化建設這個大局,把握當前新形勢,找准發展新機遇,在破局中開局、在破題中解題,努力向『四個現代化』邁進。
加快推進產業體系現代化,打造轉型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構建符合雙鴨山市實際的現代產業體系,要聚焦轉型昇級煤炭、電力、鋼鐵、糧食精深加工傳統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四個經濟發展新引擎,培育壯大新材料、煤化工、生物基材料、裝備制造、旅游等戰略新興產業,破除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形成質量引領、多點支橕、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實現『三個轉變』。
加快項目建設,推進產業昇級。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做好延鏈補鏈建鏈強鏈文章。開復工省級、市級重點項目要達到200個,新策劃生成總投資1億元以上產業項目要達到30個。要重點推進建龍鋼鐵150萬噸焦化、100萬噸氫基豎爐冶煉、釩液流儲能全產業鏈示范基地建設。加快推動中船集團風帆儲能電池制造項目落地。積極開發玄武岩下游產品,推動玄武岩纖維後制品在多領域示范應用。努力打造全國天然石墨負極材料重要生產基地。同時,要繼續推進龍煤天泰改建40萬噸醋酸項目等一批停產項目、『半截子』工程,進一步盤活存量,激發產業發展活力。
突出招商引資,擴大產業規模。堅持大招商、招大商,壓緊壓實招商引資責任,強化指標考核的剛性約束,堅持『全年算總賬、半年模擬考、季度排名次』制度,確保項目簽約數、資金到位率『雙突破』。建立前期招商和後續跟進的分工銜接機制,實施『一會三函』、承諾審批、拿地即開工等措施,全力保障簽約項目落地。
發展『四個經濟』,促進產業融合。深入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快5G網絡建設和光纖網絡昇級,推進智慧農業管理平臺和煤礦安全生產監測平臺建設,支持建龍鋼鐵智能制造。發展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農業,通過集賢中海運集團生物乙醇項目、盛虹集團50萬噸丁二酸項目落地拉長生物經濟產業鏈條。加快發展冰雪體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等產業,著力打造定位清晰、特色鮮明、結構合理、服務一流的創意設計產業園區。支持集賢縣舉辦第二屆全市旅發大會。
完善園區功能,強化產業支橕。突出抓好現代園區建設,堅持政策向園區傾斜、要素向園區聚集,持續優化園區產業功能布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引進更多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向園區匯聚。重點推進市經開區『三新園區』增量配電網建設,打造全省首家『源網荷儲』一體化、綠色供電示范園。推進縣區特色園區建設,重點支持培育一批上下游產業聯動發展、產業特色突出、資源配置高效、服務功能完備、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園區。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實施產業強縣『五個一』行動,推進縣域經濟特色化、特色經濟產業化、產業經濟集群化,縣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舉措。推進糧食生產現代化。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緊緊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大力提昇農業耕作科技化、機械化、智能化、良種化水平,深入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推進中國水稻研究所北方水稻研究中心成果轉化,堅決落實國家大豆擴種任務,建設高標准農田30萬畝,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500萬畝、糧食產能135億斤以上,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雙鴨山優質糧。
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著力發展『四個農業』、打造『四張名片』,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堅持全產業鏈謀劃、全要素推進、全方位服務,強化萬裡潤達、四川鴻展等深加工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推動農產品多層次、多環節轉化增值,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1%以上。紮實推動現代畜牧產業發展,以『兩牛一豬一禽』為重點,推進畜牧業全產業鏈發展,全面提高畜產品供給能力。支持饒河縣國家級東北黑蜂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建設,推動黑蜂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推進鄉村建設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扶持鄉村特色產業,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昇行動,提昇鄉村治理效能,打造文明善治鄉村。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推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收尾工作,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持續開展『清化收』工作,激活農村資源要素潛能。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強化政策連續性、監測精准性、幫扶可持續性,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加快推進科教現代化,集聚轉型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教育、科技、人纔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橕。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持續深化教育改革,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突破口,堅決遏制教育領域不正之風。紮實做好『雙減』工作,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昇教育教學質量,強化教育對轉型發展的智力支橕。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活力。加快企業培育體系建設,對具有『專精特新』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早發現、早培育,挖掘符合條件企業申報冠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8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家。瞄准產業發展需求,加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省級創新平臺功能建設,加快推動市經開區、寶清縣創建省級高新區。深入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
強化現代化建設人纔支橕。貫徹落實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纔隊伍建設的意見》和『龍江人纔振興60條』,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纔政策,加強重要領域人纔隊伍建設,組織開展『拔尖人纔』評選活動。大力引進『六大主導產業』急需緊缺人纔,形成『以產聚纔、以纔促產、產纔融合』的工作格局。建設『政校企』技能人纔培養聯盟,打造產教聯合體,培養發掘各類專業技術人纔。注重新引進人纔和本土人纔的合理調配,讓人纔各盡其能、為我所用。
加快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市域治理新格局
社會治理關乎民生,利及發展。要堅持系統觀念和底線思維,不斷提昇社會治理效能。堅持法治引領,創新社會治理。建設更高水平『法治雙鴨山』,堅持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深化政法改革,提昇執法司法質效和公信力。實施『大數據+社區治理』,用智能化、數字化推動社會治理,把更多的資源、服務、管理充實到社區,加快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
堅持安全為要,維護社會穩定。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雙鴨山』,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安全發展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強化礦山、危化品、燃氣、交通運輸、食品藥品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治。穩妥處置化解重大風險隱患,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鞏固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成果。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完善化解矛盾糾紛長效機制,更好推動信訪問題解決。紮實推動興邊富民工程,確保邊境穩、邊民富、邊疆興,確保社會秩序穩定。
堅持人民至上,增進民生福祉。建設更高水平『幸福雙鴨山』,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恪守為民情懷,辦好民生實事,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抓好民生工程,推進老舊小區、市政道路及管網更新改造,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生活品質。堅持就業優先,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把促進青年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實現新增就業1.3萬人。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城市科技館、全民健身館等各類文化體育場館建設,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健康雙鴨山』建設,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昇醫療服務和應急處置能力。健全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制度,保障好因疫因災遇困群眾和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的基本生活。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著力保健康、防重癥,保障好群眾就醫用藥,兜住基本民生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