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趕考新征程|省政協委員趙海濱:加強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
2023-01-13 17:05: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唐繼厚 葛金鑫 劉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月13日訊 (記者 唐繼厚 葛金鑫 劉嘉)『種業是農業的「芯片」,種質資源是「芯片」的「芯片」,也是大國農業科技較量的新領域,關乎糧食安全和農業發展命脈。』省政協委員趙海濱認為,抓好種業振興行動,挖掘良種對提高糧食產能的貢獻率,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

  趙海濱建議,支持增加作物種質資源保存種類及數量,豐富寒帶植物種質資源的遺傳多樣性。發揮對俄羅斯等國家科技合作優勢,加大優異資源引進力度,重點引進來源於俄羅斯等氣候相近地區的可用於大豆蛋白替代的羽扇豆、生物產量高且耐鹽鹼牧草、優質強筋小麥、高蛋白大豆、早熟玉米等優異種質資源,豐富黑龍江省寒帶植物基因資源遺傳多樣性,拓寬研究領域和研究對象。

  趙海濱建議,支持開展作物種質資源精准鑒定,挖掘優異基因,為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優良品種提供基因源。支持科研院所利用分子標記、高通量測序技術開展主要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基因型鑒定,構建優異種質資源的分子身份證,為作物遺傳改良提供科學依據。通過融合表型和基因型鑒定,開展不同種質資源的綜合精准鑒定評價,建立農作物特征庫,通過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抗性基因功能驗證、雜種後代遺傳結構變異分析和基因組關聯分析等技術手段,挖掘優異基因,為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優良品種提供基因源。

  趙海濱建議,支持開展耐鹽鹼牧草種質資源的鑒定評價、篩選和創制,為鹽鹼地的綜合治理和利用提供資源保障。支持科研單位或育種企業利用基因組學、轉錄組學等現代生物技術手段,挖掘牧草耐鹽鹼關鍵基因,同時開發可用於育種的分子標記;利用基因編輯、定向誘變、單倍體技術、快速馴化等技術,培育耐鹽鹼牧草新品種,為鹽鹼地的改良與利用提供基礎保障,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鹽鹼地產能提昇。

  趙海濱建議,推進種質資源管理信息化與社會化共享,實現種質資源『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完善種質資源數據信息平臺,提昇種質資源管理信息化水平。以種質資源知識產權保護為基礎,鼓勵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和科技創新。通過建立成果共享和成果轉化效益的分配機制,調動作物種質資源研究工作者的積極性,與新品種選育相結合,瞄准育種目標和市場需求,促進種質資源與育種研究協同創新。(編輯:強銳 所雙雨)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