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月13日訊(記者 王亮 楊帆 許諾)『飯碗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油瓶子同樣也要掌握在自己手裡。』說起關於國產大豆的這些事兒,正在參加黑龍江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的代表、省農科院綏化分院景玉良研究員十分激動。
黑龍江省是我國最大的優質大豆生產供給基地和大豆生產保護區。『2022年,黑龍江省大豆播種面積7397.5萬畝,佔全國的48.1%,超國家下達任務指標665.9萬畝,比上年增加1565.9萬畝,增長26.9%,佔全國增量的57.1%;大豆產量達到190.7億斤,佔全國的47%,同比增加46.9億斤,增長32.6%,佔全國增量的60.3%,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特別是大豆供給做出了龍江貢獻』,景玉良告訴記者,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農業科技的支橕。
『進一步鞏固黑龍江省大豆振興成效,就要繼續抓好新品種創制、種質創新、產量提昇、面積落實和集聚發展等五大方面工作。』景玉良建議,應大力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生物育種工作,加強高產優質大豆新品種選育,保證大豆種源自主可控;應利用全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現有基礎,積極申請國家重大專項,通過項目支橕,推進特殊種質的創新和產業化應用;應加大對全省大豆產業技術體系的支持力度,由大豆產業協同創新體系專家領銜組建專家團隊,進一步深化探索實踐大豆節本增效技術方案;應通過充分挖掘新增耕地、新增大豆播種面積、合理輪作等方式,進一步增加大豆面積的擴種潛力。
『大豆從全產業鏈上影響了糧食安全,所以我們要千方百計擴種大豆,提高大豆的產能,更重要的是要穩糧擴豆。』景玉良說,省農科院綏化分院將堅決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給大豆生產插上科技的『翅膀』,確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穩中有增。
景玉良還表示,目前國內的消費者都知道五常大米等農產品,但不知道有哪些地方的大豆最好,好在哪裡。所以,需要強化大豆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作為大豆科研工作者,我們要在圍繞大豆精深加工開展基礎研究、前沿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的同時,更要學會與市場對接,引導、扶持省內大豆骨乾精深加工產業,通過市場暢銷的高附加值產品持續帶動大豆全產業鏈昇級,建立促進大豆產業發展的新引擎。』